国宝奇旅(故宫三部曲)第二十二章

查看目录    直达底部

  第二十二章 皇宫紫禁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故宫博物院成立开辟崭新时代
 
  在“故宫博物院”的巨大匾额下,李宗侗和易叔本正在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吴瀛见到李宗侗、易叔本两位新人,高兴地喊道:“好好好!你们站着不动!”接着又招呼李石曾、易培基、李符曾,“你们赶快站过去,两家人一起拍个合影!”
 
  李石曾他们高兴地和两位新人站在一起。吴瀛举起相机,只听得“咔嚓”一声,照片拍好了。李石曾兴奋地拉着易培基、李符曾的手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两位年轻人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对于我们来说,梦寐以求的故宫博物院终于诞生了!”
 
  虽然起诉溥仪等人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却收到了额外的好效果:一是让国人进一步看清了溥仪及其清室的复辟图谋,继而理解和支持善后会的工作;二是段祺瑞对溥仪和清室的怂恿态度有所收敛,而对善后会的工作不敢公开指责和刁难。这使善后会的工作进展顺利和加快了许多。
 
  就在这时,李石曾敏锐地感觉到,筹办故宫博物院的时机已经来临。
 
  历史的发展,总会在某个时刻出现某个拐点。历史人物的作用,就是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捕捉到积极的信息,进而迅即行动,起到“顺势而为”的作用。不论其主观的出发点是什么,但只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潮流,就能成为历史人物乃至历史伟人,反之就是历史的罪人。
 
  李石曾自觉地承担起历史人物的作用,瞅准时机,加速推进故宫博物院的建立。他把沈兼士、吴瀛、李宗侗叫到家中,谈了立即筹办故宫博物院的想法,大家一致认为时机已到。
 
  沈兼士认为,筹建博物院一事,贵在神速,决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当务之急是要设法让政府内阁这一关尽快通过。
 
  吴瀛有在政府工作的经验,他认为,此事宜简不宜繁,如果提到内阁讨论通过,势必胎死腹中,不如甩开政府,由善后会直接去做。
 
  李石曾表示赞同,他说:“按照国际惯例,诸如博物馆、图书馆之类公益事业,均由非政府组织出面运作,善后会就是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完全有权力来筹建博物院。”
 
  沈兼士觉得有道理,便说:“事不宜迟,那就加快步伐吧!”
 
  “好!”李石曾胸有成竹道,“这几天我作了详尽的考虑,必须立即起草筹建故宫博物院的有关文件,提交善后会讨论通过,这样就能很快进入实质性运作。”
 
  接着,大家讨论了所要起草的文件内容。
 
  李宗侗再次自告奋勇地提出由他执笔。
 
  李宗侗领了任务,找易叔本帮忙,两人很快完成了初稿。
 
  李石曾看了初稿,让李宗侗去请沈兼士、吴瀛作了修改。
 
  修改后,李石曾又亲自带着稿子去找蔡元培、易培基,听取他们的意见。
 
  1925年9月29日,李石曾主持召开善后全体会议,一致认为成立故宫博物院的时机已经成熟。会议接着讨论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
 
  易培基在会上宣读了大纲草案:
 
  第一条:遵照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条例第四条,组织故宫博物院。
 
  第二条:故宫博物院之组织如下:
 
  甲、临时董事会
 
  乙、临时理事会
 
  遇必要时,得设专门委员会。
 
  第三条:故宫博物院筹设:
 
  一、古物馆
 
  二、图书馆
 
  第四条:上条各项之组织,另由章程及办事细则规定之。
 
  第五条:本组织大纲,遇必要时,得由董事会公决修正之。
 
  易培基宣读完毕后即开始讨论。
 
  委员们大都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有人提出异议。
 
  “故宫博物院的名称值得推敲。”有委员认为,“故宫二字,很有怀念之意与其称为故宫,不如称为废宫。再说,故宫而称为博物院,更大不妥,简直不通。
 
  原本谁也没有觉得这个名称有什么问题,但这位委员的观点,一下子让大家愣住了。
 
  过了许久,李石曾解释说:“故宫博物院这个名称,并无不妥。故宫二字不过表示以前紫禁城曾经是皇宫而已,毫无怀念的意思。至于故宫博物院联缀成文,不过表示博物院所设地点为故宫。这样的名称,比比皆是,如上海特别市政府,表示市政府所在地为上海。在欧洲,许多国家把旧时皇宫改作博物院,也多以某宫冠于博物院之前作为名称,我在法国时,就去过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院。也有直接以皇宫博物院为名,如柏林的皇宫博物院。我以为,还是用故宫博物院的名称为好,符合国际惯例。”
 
  听李石曾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同意用故宫博物院这个名称,而这位委员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故宫博物院的功能何在,也值得思考。展出当然必要,研究就为多余。研究宫内设备如何摆布,皇帝所用事物之学问,等等,岂不是预备哪个将来要做皇帝,预先设立大典筹备处吗?”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摇头不予认可。
 
  易培基说:“刚才这位委员的发言,本人不敢苟同。研究是博物院的功能之一,没有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院。而研究以前的事物或历史,完全是学术的需要,绝不是为了去恢复和实行过去的景象。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学者,都在争相研究近代野人之生活,还在发掘荒古时代原人之器物,假如我们说这些学者是想放弃现代的生活,而准备去过古人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生活,这不是很荒唐吗?”
 
  会场上顿时发出一阵哄笑声。
 
  不知是谁,在后排以讥讽口吻说道:“医生为病人研究病状,难道医生也是为了自己得此病吗?”
 
  又是一阵哄笑。
 
  这位委员见大家取笑于他,脸涨得通红,但又不甘示弱,高声嚷道:“皇宫不过是天子第一号逆产。逆产应当拍卖,将拍卖的大宗款项,在首都建一所中央博物院。”
 
  看来,这位委员是有备而来,绝非一时激愤之言。
 
  李石曾为缓和会场气氛,说道:“此兄的意见,也不无道理。在首都建一所中央博物院,也许有必要,但恐怕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现在尚不成熟。至于故宫逆产之说,不够准确,而拍卖之说,更为失当。故宫已收归国有,已成国产,还怎么能说是逆产呢?故宫并非皇帝所造,而是劳苦民众汗水智慧所成,故宫里的物品都是各地所供奉,绝不是清室之私产。正因为如此,才要把溥仪及所有清室人员赶出故宫,没收其宫殿物品。故宫建筑之宏大,典藏之雄富,在世界各国博物院中亦为少见。保护故宫,实为保护中华之文化也是为世界文化史而尽力,而绝非为清室逆产而尽力。”
 
  “言之有理。”吴瀛站起来支持李石曾的观点,“故宫所藏物品,皆由明清两代,收集而成,取之于民,今收归国有,是为公物。遴选其中有价值之物品公开展览,供民众共享,此乃为公。如果拍卖,必将流出,一则不利保护中华之文化,二则供于私人所有并随之玩弄,委实不当。故而,把故宫变为博物院,此为最当选择。”
 
  这位委员自知自己的看法站不住脚,但又不肯就此认输,继续狡辩道“就算将故宫办成博物院尚在情理之中,但现在的组织法中,有什么图书文献这决不是一般博物院所要有的,简直是莫名其妙的机关,我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李石曾又反驳道:“设在伦敦的英国博物院就有图书文献两部分。欧美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博物馆,我从未听说有学者提出批评或异议。”
 
  “为什么总要提欧美,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吗?”这位委员以退为进道“再说,即使外国的好东西,一拿到中国来,就变了味,说不定还搞歪了。比如说民主,这是个好东西吧,但拿到中国来,弄成个什么样子了?这博物院说不定暴出黑幕来。听说已经有人制成赝品,演出以假乱真的把戏。如果不加防范,不到一二十年,所谓故宫的珍品,难免遭受浩劫,成为赝品一堆!”
 
  此番话一出,会场内顿时沸腾开来,尤其是鹿钟麟脸色陡变,拍案而起手指这位委员,责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会场气氛变得十分紧张。
 
  李石曾连忙叫鹿钟麟坐下,示意他不要发作,自己站起来道:“今日之会议不同观点,尽可发表,而所谓‘黑幕’之词,想必是针对冯玉祥总司令和鹿钟麟总指挥,必须予以澄清。当时清室遗老,对溥仪被逐,耿耿于怀,恨之入骨,而奉系诸逆,畏惧国民军之威严,故意捏造事实,制作谣言,载于诸报误导舆论,遂有民间种种传说,这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玩弄政治手段。此等流言,现已平息。而今天又再提出,为本会所不容。”
 
  “此等流言,纯属无稽之谈!”沈兼士也愤而起立,“我们可以做证,冯总司令从未履宫门一步,鹿总指挥则奉公守法,不畏辛劳,凡参与清宫物品点查之事,都严格按规定行之。我与点查人员和善后委各成员,感同身受,亲与目击,愿为之担保!”
 
  这位委员自知失语理亏,不再言语。
 
  李石曾强调道:“并非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但外国的好东西就当效法。至于效法不当,那是我们自己的事,应吸取其教训。现欧洲各国,为供民众之共享,为供历史之参考,对于从前王朝时代物品,莫不视若至宝,收罗保存,唯恐落后,即便苏俄在共产主义之下,亦重保护旧物,以供观瞻和研究之用。人类历史,积淀成为文化。每一代文化,必有每一代之背景。背景之遗留,除文字以外,都蕴藏承载于残余文物之中,大者至于建筑如皇宫,小者至于陈设物品,如书画器皿等珍品。无论大小,都足以供后人研究,都有无穷之价值。尤其是明清两代,在中华发展史上,既为重要,又含特色。国门初开,海航初兴,西化传来,东风不变,结五千年之旧史,开未来之新局,故其文化,在中华民族史上富有物质和特别意义,且具有世界之价值。而这段历史所依托,除文字以外,都结晶于故宫,浓缩于藏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绝非‘价值连城’而可喻之。”
 
  李石曾慷慨陈词,会场里鸦雀无声。
 
  李石曾稍作停顿,继续说道:“故宫之内,除文物珍品,所藏史料颇远的不说,近者亦有许多,赵尔巽、徐世昌等却仍向溥仪称臣之证据,新发现的金梁、康有为、铁良等密谋复辟之文证,如此等等,当局者居心叵测,几欲加以摧毁,赖多方护援,我等坚持,终得保存。总而言之,故宫于社会、于文化、于政治,至关重大。近来欧美人士,来游北京,观其故宫,莫不叹为观止,可列世界博物院之前列。而我等身为华夏子孙,怎能妄自菲薄?”
 
  最后,李石曾动情地说道:“我等善后会委员,受之重托,职责攸关,心所谓危,不敢懈怠,当精诚团结、力排众议、共克时艰、设馆建院,护文化之传承,断复辟之后路,拓时代之新业,求之以久远!”
 
  李石曾话音刚落,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就这样,会议通过了筹备会起草的《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及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理事会组织章程,讨论聘定了第一任董事及理事名单,确定了“故宫博物院”的名称。
 
  最后,会议决定:10天之后的10月10日下午,举行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
 
  秋天,无论何年何地的秋天,总是最丰富、最美丽的。
 
  1925年,北国的秋天,北京的十月,氤氲着少有的和谐气息,其景致煞是迷人,其气候更为宜人。
 
  就是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北京各大报纸登出了引人瞩目的广告:
 
  本会自接收故宫以来,赖各方面同人之努力,点查将次完竣,遵照本会条例第四条,组织故宫博物院,筹备经年,业已就绪。兹定于双十节日午后二时在乾清门内举行开幕典礼,除中、西路同时开放外,并开放养心殿外古物书画陈列,在中路各处图书陈列在寿安宫,并开放文渊阁史料陈列。在宁寿宫后养性殿乐寿堂,以十号、十一号下午一时半至四时为售券时间,每券减收半价,大洋五角,童仆一律。
 
  消息一出,人们奔走相告,踊跃购票,期待先睹为快。
 
  故宫博物院成立时间既定,善后会各项工作便不分昼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一日,庄蕴宽到李石曾办公室,对李说:“成立筹备事宜都已办妥,仅有一事,至今未定,颇为急促。”
 
  “哦?什么事如此之急?”李石曾问。
 
  庄蕴宽说:“关于故宫博物院大门匾额事。民国以来的风气,一个机关一定要高悬匾额于门口,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自亦不免有此一举。一则博物院在千辛万苦中才得成立,定要高悬匾额于大门之外,以示国人不可;二则就清室的旧门改成博物院的大门,也非有一正式匾额,不足以示郑重。”
 
  李石曾原以为碰到什么大难题,听庄蕴宽说明来意,便轻松说道:“此事乃小菜一碟,蕴宽兄书法功底如此之深,一挥而就,何难之有?”说完哈哈一笑。
 
  “哪里哪里!”庄蕴宽说,“故宫博物院之匾额,绝非其他匾额相比较,非要堂堂正正、厚厚实实,切勿能潦草为之。故而要请善书者挥写,并且定制得相当雄伟,方能与环境相匹配,与其名称相符合。”
 
  “哦,如此隆重?”李石曾笑道,“那你就按此制作便是。”
 
  李石曾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
 
  庄蕴宽说:“由我题写自不能胜任,我与沈兼士、易培基、吴瀛他们商量,大家一致推荐你来题写为宜。”
 
  “哦,为什么?”李石曾问。
 
  “非你莫属。”庄蕴宽说,“故宫博物院由你鼎力促成,且任理事长。而你善书大字,其他人恐难胜任。”
 
  李石曾问:“大字,要多大?”
 
  庄蕴宽答:“起码要有像我个子那么高吧!”
 
  “好吧!”李石曾爽快地说,“既然你们都推我来书写匾额,恭敬不如从命,不妨一试。”
 
  李石曾答应下来后,碰到的难题是无此大笔,后派人遍求于城中各店中,购回最大的一支毛笔,加以长杆,才勉强可写。
 
  李石曾将六尺生宣纸铺于地,运足气力,全神贯注,倾力走笔,顷刻间,“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一挥而就。
 
  李石曾反复端详,颇为满足,便立即通知庄蕴宽过来取字。
 
  庄蕴宽看到挂于墙面上的五个大字,不禁赞道:“端庄凝重,内敛质朴功力极深,有鲁公颜体风格,再好没有了!”
 
  一个历史性的变局终于实现了!
 
  这次变局,不是在枪林弹雨、急风暴雨中发生;
 
  这次变局没有声势浩荡的斗争,没有暴力,没有流血;
 
  这次变局,在和谐、祥和的氛围中悄悄到来。
 
  然而,这是一个真正的变局,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变局,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局,这是一次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将来产生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变局。
 
  这是一个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建筑,特定的事件。
 
  从皇宫到故宫,没有距离,却又是何等漫长的历程!多少人在这一历程中作出了何等的奋斗和牺牲啊!
 
  终于,中国历史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乾清门前举行了隆重的开院典礼。
 
  神武门门洞上嵌上了李石曾手书的“故宫博物院”青石匾额,门外搭起了花牌楼。顺贞门内竖起了大幅《全宫略图》。
 
  社会政要、名流、学者等一早来到这里,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有的长袍马褂有的是西装革履,有的头戴礼帽,个个神采飞扬。
 
  上午十时,开院典礼正式开始。
 
  庄蕴宽以其民国元老,德高望重,被尊为主席。他稳坐在主席台上,气宇轩昂,首先宣读了孙中山先生的贺词:
 
  “欣闻故宫博物院成立,可喜可贺!此乃革命之最新成果,也是共和之文化载体。我们有许多志士同人,为了革命,为了共和,牺牲了一切乃至生命我孙文此生,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革命的成果必须巩固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推翻封建帝制是我们革命的目标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孙文相信,封建皇宫已经不复存在,故宫博物院将成为共和之崭新标志,与时代共进之,为民众同享之!”
 
  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会场
 
  故宫博物院典礼上的演说
 
  读完孙中山的贺信,现场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天。
 
  李石曾作为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董事和临时理事会理事,也出席了开院典礼。他身穿中山装,蓄着八字胡,面目清瘦,接着庄蕴宽讲话:“自溥仪出宫后,本会即从事将故宫物品点查,并编有报告,逐期刊布,现点查将次告竣,履行本会条例,组织故宫博物院,内分古物、图书两馆。此事赖警卫司令部、警察厅及各机关方面同人之致力,乃有今日之结果。今日时光至为宝贵,不敢多言,到会诸位先生中,有当日摄政内阁及警卫司令部领袖均在此稍迟更有重要之言论。”
 
  李委员长讲话以后,前摄政内阁总理黄郛身穿西装登台发表演说:“今日开院为双十节,此后是日为国庆与博物院之两层纪念。如有破坏博物院者即为破坏民国之佳节,吾人宜共保卫之。”
 
  外交总长王正廷接着发言:“今日故宫博物院开幕,鄙人发生两种感想一即真正收回民权,二即双十节之特殊纪念。”
 
  最后,鹿钟麟司令发表演说:“大家听过《逼宫》这出戏,有人也指我去年所做之事为逼宫,但彼之逼宫为升官发财或做皇帝而为,我乃为民国而逼宫为公而逼宫。”
 
  现场响起长时间掌声。
 
  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典礼在隆重、喜庆、和谐、热烈的气氛中宣告结束。
 
  比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紫禁城三百多年的历史并不是很长;比起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紫禁城的面积并不是很大。然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文明在这里凝结,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这里终结。
 
  这里的变局就是中国的变局。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成为这次变局的标志,成为当时国内最轰动的大事各大报刊纷纷做了大篇幅的报道,这一轰动事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各国媒体也做了重点报道。
 
  这一天,北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欢庆景象:
 
  万人空巷,身穿节日盛装的市民都不约而同地涌向紫禁城,带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无尽的好奇来看看这个当年无人敢涉足的人间禁地,看看高大宫墙内的三宫六院,看看大殿的宝座,看皇帝、后妃们生活的居室……
 
  古物陈列所(民初西华门)
 
  文渊阁《四库全书》陈列
 
  为了满足市民参观的愿望,故宫博物院特地将开幕当天及第二天的票价从一元减为五角。
 
  参观范围也扩大了,不只是可以参观过去即已开放的中路(御花园、后三宫等处)及西路(西六宫等处),还开放了养心殿、寿安宫、文渊阁、乐寿堂等处。同时,增辟多处古物、图书、文献陈列室,供人参观。
 
  这些新辟的陈列室有:
 
  一、古物书画陈列室。设在坤宁宫北侧诸室。第一馆陈列书画,第二馆陈列铜器,第三馆陈列瓷器。
 
  二、图书陈列室。第一室设在文渊阁,第二室设在昭仁殿。
 
  三、文献展览室。第一室设在养心殿,展出康熙皇帝用过的盔甲、乾隆皇帝用过的甲胄戎服像、后妃画像、《南巡图》《大婚图》等。第二室设在乐寿堂,展出雍正、道光、同治各帝的朱批谕旨、密谕;金梁、康有为、徐良等密谋复辟的文证;溥仪及其妻妾的照片200多幅,以及他们胡乱涂写的文章、墨迹等。这些文章、墨迹,有的从溥仪出宫前居住的养心殿中拣出,有的从婉容原来居住的储秀宫及文绣原来居住的长春宫乱纸堆中拣出,其中俚词别字,连篇累牍。
 
  这些陈列室都是利用原有宫殿或庑房略加清理,因陋就简布置起来的。尽管如此,因为是第一次公开展出,还是吸引了大量观众,两天内前来参观的民众多达5万人。
 
  在“故宫博物院”的巨大匾额下,李宗侗和易叔本正在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不多时,李石曾、易培基、李符曾、吴瀛等先后过来了,齐竹山、周津生、赵铁桥也来了。
 
  大家相约来到这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见证故宫博物院的诞生。
 
  吴瀛见到李宗侗、易叔本两位新人,高兴地喊道:“好好好!你们站着不动!”接着又招呼李石曾、易培基、李符曾,“你们赶快站过去,两家人一起拍个合影!”
 
  神武门
 
  李石曾他们高兴地和两位新人站在一起。吴瀛举起相机,只听得“咔嚓一声,照片拍好了。
 
  李石曾兴奋地拉着易培基、李符曾的手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两位年轻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对于我们来说,梦寐以求的故宫博物院终于诞生了!”
 
  易培基更是喜不自禁:“是啊,是啊,今天是双喜临门。两位年轻人喜结良缘,而我们呢,我们则是与新生的故宫博物院喜结良缘!”
 
  ……
 
  故宫博物院的诞生,将昔日帝王的宫苑禁地变为普通百姓可以参观的场所,将几百年来仅供皇帝享用的珍宝文物变为全民族的共有财富。这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和丰功伟绩。
 
  其意义无与伦比,其功业永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