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奇旅(故宫三部曲)第八章

查看目录    直达底部

  第八章 两岸两故宫藏品通览不分伯仲 文物如人物国宝有灵难舍昆仲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故宫文物南迁、西迁的故宫人物,天各一方,相继离世。
 
  常言道,人去楼空。然而,故宫并非如此,相反,由一个故宫博物院变成两个故宫博物院,所有文物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两岸故宫的许多文物同宗同源,如今分处两地,天各一方,他们犹如骨肉情长的母子、手足情深的兄弟,各自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更是盼望着有朝一日,久别重逢,再次相聚,永不分离。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故宫文物南迁、西迁的故宫人物,天各一方,相继离世。
 
  常言道,人去楼空。然而,故宫并非如此,相反,由一个故宫博物院变成两个故宫博物院,所有文物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北京故宫虽然只有近600年的历史,但居住在这里的皇帝几乎都有收藏的爱好,所以全国的重要文物许多都进了故宫,这些文物几乎囊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北京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还是一座藏有180万件文物的大宝库。
 
  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分之一左右,约80万件,而其中价值高、影响大的文物,主要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迁文物运台部分,共2972箱,计231910件。故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称之为“故宫博物院”也名副其实。
 
  青铜器乃国之重器,也是故宫藏品的大宗。举世皆知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以清宫旧藏为主,辅之以考古发掘、私人捐赠和历年收藏,计一万五千余件,其中先秦铜器一万件左右,有铭文的一千六百余件。另外,还有一万余枚历代货币、一万余件印押,以及一些仿古彝和古金属。
 
  有人不禁会问,故宫南迁文物中许多高价值的青铜器已转运台湾,如今留在北京故宫的古代青铜器价值如何?
 
  其实,北京故宫是个大宝库,历次文物清理均不彻底,更何况南迁装箱前时间紧迫,极为混乱,加之当时认知水平有限,许多价值极高、精美绝伦的古代青铜器便留了下来。比如商代的兽面纹大甗、西周时期的伯盂和追簋、战国时期的龟鱼纹方盘等,皆被世人尊为重器、名器。其中兽面大甗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鹿耳四足大甗出土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甗。而战国时期的龟鱼纹方盘,则以华丽、精美著称,盘外底有四虎足,盘外壁上有浮雕怪兽,兽身细密的羽毛栩栩如生,盘内壁和内底上浮雕着蛙、龟、鱼和水波纹,清晰而生动。
 
  西周·追簋
 
  西周·师趛鬲
 
  西周·史颂簋
 
  除了南迁时筛漏的青铜重器外,还有在迁台时被拦截下来的。如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出土的一对莲鹤壶,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壶体为方形,器身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伏一兽,盖顶立有一鹤,呈展翅欲飞状,华丽轻巧、自由活脱,一改商周时期庄严神秘之风格,充满寓动于静的艺术魅力,被誉为“青铜时代绝唱”。就是这对青铜名器,在与河南博物馆其他5119件文物将要运往台湾时,还没上飞机就被拦截下来。后来这对莲鹤方壶,一件藏河南博物院,一件则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解放后私人捐赠和考古发掘及收购,也充实了北京故宫的青铜藏品,尤以上世纪50年代居多。1955年从上海收购的西周中期“师趛鬲”,通体装饰夔纹,是目前所存青铜鬲中最大的一件,属典型的传世品。1956年收购的商代后期“三羊尊”,通体纹饰,尤其是肩部上的三个羊首,形象逼真生动,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所存最大也是最精美的青铜尊。这一时期章乃器、冯公度等人捐赠的青铜器,如商代晚期毓祖丁卣、西周晚期史颂簋和师酉簋,不仅铸造精致,而且在盖、器上分别铸有常见的长篇铭文,是研究商代祭祀和陈设制度、西周策命典礼制度和世官世禄制度的重要资料,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颇为难得。
 
  由于清宫旧藏和新的收藏,使北京故宫博物院形成了自己在青铜器方面的最大特色和优势,这就是器类齐全、时代序列完整。就器类而分,有礼器、乐器、兵器、杂器等。有铭文的青铜器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又一亮点和特点,达1600件之多,其数量为各馆之首,且铭文价值极为珍贵。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古代铜镜四千余面,上至战国,下到清代,多为宫廷内府所造,故而铜质上乘,铸造精美。其中又以清乾隆时期铸造的铜镜最多最好。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现有5615件,其中4500多件为清宫旧物,几乎都是故宫南迁文物运台而来。虽然数量上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器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有食器、酒器、杂器、量器、乐器、兵器和铜镜等。其中不乏一批名器重器。如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毛公鼎”,以长篇铭文和精美书法闻名于世的“散氏盘”,以及“水陆攻战纹鉴”“宗周钟”“颂鼎”“颂壶”“史颂簋”“陈侯午簋”“陈侯午敦”“新莽嘉量”等。这些古代青铜器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如果说古代青铜器乃国之重器,那么古代书画则是国之精华。
 
  明清两代皇帝都有收藏字画的爱好,有的也曾达到痴迷的程度,故而,故宫堪称一座中国古代美术馆,其古代书画藏品达15万件,可以说是荟萃了中国古代书画的精品力作,许多是传世佳作、名篇巨制。如果把这些作品按年代加以排列,几乎就是中国书画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梳理出一部中国书法、绘画史,正所谓:“唐宋元明清,从古藏到今。”
 
  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唐以前的作品,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烈女图》(宋摹本),又如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分别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名家书画作品,是中国画历史源头的珍贵资料。唐代以来的名人名作
 
  更是数不胜数。如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摹本),传为周昉《挥扇仕女图》、韩滉《五牛图》,传为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董源《蒲湘图》等。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崔白《寒雀图》、王诜《渔村小雪图》、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马和之《后赤壁赋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扬无咎《四梅花图》、赵孟坚《墨兰图》等。元代赵孟山水、人物、鞍马、竹石、花鸟画,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吴镇《渔父图》《古木竹石图》,倪瓒《古木幽篁图》、王蒙《夏日山居图》等。
 
  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明清绘画藏品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最大特色和优势,不仅数量大、精品多,而且画派齐全。如明代的“院体”“浙派”“吴门画派”“松江派”“武林派”“嘉兴派”等,如清代的“金陵画派”“新安画派”“扬州八怪”等,都有大量的代表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的另一个特色优势是宫廷绘画,既有帝后“御笔”,也有宫廷画院画家如蒋廷锡、张宗苍、董邦奋、钱经城、董浩等人的大量作品,还有外国传教士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安德义等人的绘画作品。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有些虽然艺术水平不是特别高,但都有史料、纪实价值。
 
  唐·杜牧《张好好诗》
 
  书法为中国所独有,既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书法的雏形,以后历代都有书法名家。而明清两代皇帝书法造诣都很深,有的喜爱书法,有的擅长书法。“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全国许多书法名帖法书先后流入宫廷,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殿堂”。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书法,最早的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的三种最佳唐摹本和王氏家族唯一的传世真迹王珣的《伯远帖》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里还藏有唐代欧阳询的《卜商读书帖》和《张翰帖》、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等真迹。颜真卿的《竹山堂联句》《湖州帖》,柳公权的《蒙诏帖》《兰亭诗》卷,虽然或为临摹,但风韵犹存。世所罕见的北宋李建中、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诸人的墨迹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多的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家真本,达数十种之多。
 
  宫廷书法和帝王书画是清代的显著特点。康熙、雍正、乾隆尤喜书法,竭力推崇赵孟、董其昌书风,对清代书画影响极大。清代帝王书画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20938件。从顺治皇帝到宣统皇帝,清朝十位皇帝的书法保存非常完整,其中乾隆皇帝的书画作品达2000余件,另外还有慈禧太后等后妃的作品。
 
  虽然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藏品在数量上不能与北京故宫相比,不足万件,但精品甚多,许多堪称“国宝”。个中原因:一是南迁文物运台时,书画便于运输;二是民国政府的很多官员懂得和喜爱书画。
 
  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
 
  宋·苏轼《归去来辞》(局部)
 
  运台的故宫书画有5760件,除去墨拓、缂丝和成扇外,总数为4650件,而称得上精品的就达1471件,其中法书237件,名画1234件,皆价值连城,世所罕有。绘画珍品代表有:唐无名氏《宫乐图》、韩干《牧马图》等;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荆浩《匡庐图》、赵干《江行初雪图》、董源《龙宿郊民图》等;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崔白《双喜图》、郭熙《早春图》、方同《墨竹》、宋徽宗《腊梅山禽图》、萧照《山腰楼观图》、夏圭《溪山清远图》等;金代武元直《赤壁图》;元代王冕《南枝早春》、王振鹏《龙池竞渡图》、赵孟《鹊华秋色图》、高克恭《云横秀岭图》、柯九思《晚香高节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部分)、吴镇《双松图》、倪瓒《容膝斋图》、朱德润《松涧横琴》等;明代林良《秋鹰图》、吕纪《秋鹭芙蓉图》、吴伟《寒山积雪》、唐寅《山路松声图》、文徵明《古木寒泉》、仇英《汉宫春晓》、陈洪绶《隐居十六观》等;清代王翠《画溪山红楼》、龚贤《溪山疏楼》、石涛《自写种松图小照》、郎世宁《百骏图》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法书则更为珍贵。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代褚遂良《倪宽传赞》、陆东之《陆机文赋》、孙过庭《书谱序》、唐玄宗《瘗鹤颂》、颜真卿《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等;宋代蔡襄《尺牍》、苏轼《归去来辞》《前后赤壁帖》、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诸上座帖》、米芾《蜀素帖》等;元代赵孟《赤壁二赋》《闲居赋》、鲜于枢《透光古镜歌》、张雨《七言律诗》;明代宋克《公诗》,沈度《不自弃说》《归去来辞》,沈粲《古诗》、祝允明《临黄庭经》、王宠《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陈淳《秋兴诗》、张瑞图《后赤壁赋》及董其昌的许多作品。
 
  唐·虞世南《夫子庙堂碑》(局部)
 
  元·赵孟《鹊华秋色图》
 
  碑帖在两岸故宫博物院各有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共有碑帖类册文25474件。其珍品主要有《西岳华山庙碑》《张迁碑》《淳化阁帖》《大观帖》。台北故宫存藏碑帖474件,基本都是南迁文物中的清宫藏品,主要有《云麾将军碑》《岳麓寺碑》《圣教序碑》《周孝侯庙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以及《定武兰序》《越州石氏晋唐小楷》《淳化阁帖》《大观帖》《临江帖》和清内府重刻《三希堂法帖》等。
 
  中国是陶瓷大国,其生产历史至少有3000年之久,且从商代起,陶瓷制品就源源不断送往宫室。北宋晚期开始设立官窑,专门生产御用陶瓷器。明清两代,还把陶瓷作为皇宫的收藏品,故而陶瓷藏品自然成为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的大类。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陶瓷器35万件,为世界各博物馆之首。其中明以前的陶瓷器与明清民窑出品仅为5万件左右,其他均为官窑瓷器。这些藏品时间跨度达6000多年,从新石器的彩陶、黑陶、红陶,到商周的白陶、印纹硬陶、原始青瓷,汉魏六朝的青瓷、黑陶,唐代南方青瓷北方白釉黑红器,明清两代的御窑瓷器,直到民国时期景德镇瓷器和湖南醴陵瓷器,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和各个窑场的实物,其文化内涵广博而深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佐证。
 
  在北京故宫所藏的陶瓷器中,特殊品类尤其是明清大器是一大亮点。显而易见,在故宫文物南迁时,这些大件陶瓷器难以包装和运输。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150多件宜兴紫砂,皆为清宫旧藏。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数量众多的宫廷原状陈设用瓷,包括宗教造像、祭器、供器,以及生活用器,成为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故宫文物南迁时大件的陶瓷器留在了故宫,但有一大批精美的、文物价值高的陶瓷器在南迁中运出了故宫,这些陶瓷器大部分留在了南京博物院,而一批精品运到了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25310件陶瓷器,99%来自清宫旧藏,其中最为珍贵的,尤以汝、官、哥、定、钧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如宋代汝窑瓷器就有21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清两代御用官窑瓷器,既多且精,如清宫旧藏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共418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300多件。清人图谱的历代名品重器,则更多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如汝窑青瓷无纹椭圆水仙盆,见于清人画《胤禛妃行乐图屏》。又如乾隆五十二年如意馆画成的瓷器册页中器物今均收藏于台北故宫。
 
  汉·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壶
 
  明·青花花卉纹执壶
 
  玉器是中国的特种工艺品,且从始创以来就一直被人格化了,其内涵常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有关,是其他工艺品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故而宫廷历来重视玉器的生产、使用与收藏,明清时期到达鼎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玉器28461件,其中清宫遗存占到80%左右,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古代玉器最全、最精的博物馆,而且包括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各个时期的玉器作品。史前时期的玉器有: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兽头玦、玉鹰,良渚文化玉器中的大小玉琮、玉瑛、锥形器、兽面嵌饰、珠管等,西部齐家文化玉器中的玉琮、圭、刀、璧、璜等。商代玉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藏有近1000件,主要是殷墟玉器发现后流散文物,如玉戈、动物形佩、柄形器、斧钺,还有片状玉人、通孔玉牛和玉龙等。
 
  清·珐琅彩山水碗
 
  清·玉雕“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制造达到新高度,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一时期的玉器仅一级品就近200件,其中安徽长丰杨公乡战国墓出土的玉灯和玉螭凤云纹璧,精致至极,世所罕见。北京故宫收藏的汉代玉器有玉酒樽、玉马、玉羊、玉鸠等,唐代玉器有玉杯、玉佩、玉梳、玉飞天等。宋以后玉器流行,明清两代皇家历经数百年的搜集,藏有的宋代玉器数量大、品类多,有器皿中的杯、盏、托、盘,仿古铜玉器中的玉礼器、玉挂坠、玉嵌饰,其中双鹤衔草玉饰件、玉云纹兽吞耳簋式炉,极为珍贵。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玉器的主要收藏地,所藏明代玉器近5000件,清代玉器数量更大,种类更多,主要有典章用玉,宗教祭祀用玉,陈设用玉,文具、佩饰也多用玉。而最为难得的是数百函的清宫玉册
 
  和大型用玉,如大玉山、玉组磬、大玉瓮、大玉瓶、玉屏风等,其中“大禹治水”“南山积翠”“会昌九盛”“秋山行旅”,气势宏伟,雕刻精美,皆为不可多得的玉器精品。
 
  清·肉形石和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玉器共计11763件,其中属南迁文物中的玉器3894件,占到三分之一。与其他文物不同,该院所存的大部分玉器则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后征集而来的,特别是充实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作品,进而配齐了各个时代的精品,如史前时期的鹰纹圭、人面纹圭及勾云形佩,商代的鸟纹佩,西周的玉龙凤纹饰件,汉代的玉辟邪,唐代宗玉册,宋真宗玉册,明代的三连环,以及清代的翠玉白菜,乾隆时期的玉鸠杖首等。其中“翠玉白菜”与“肉形石”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的“当家花旦”,人气极旺,颇受欢迎。
 
  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不胜数,无法一一列举。从大类来说,还有铭刻类文物,如刻石、画像石、墓志、甲骨、墨印封泥,其他工艺类文物,如漆器、如意、成扇、鼻烟壶、陶俑、金器、银器、锡器、铜器等,宫廷类文物,如明清帝后玺印、清代宫廷服饰、典制乐器、武备器具、明清宫廷家具、戏服道具、钟表以及天文地理仪器等。
 
  两岸故宫的许多文物同宗同源,如今分处两地,天各一方,他们犹如骨肉情长的母子、手足情深的兄弟,各自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更是盼望着有朝一日,久别重逢,再次相聚,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