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世琉璃塔下卷 第82章 昭宣国势张
奉天殿上,朱允炆听着齐泰的报告,神情有些恍惚。
燕王,真的起兵了?
真的起兵了!
而且竟然上了奏章,奏明他是奉天靖难,要铲除齐泰黄子澄这两个“奸邪”,与这两个“奸臣”不共戴天。朱允炆看着案上的奏章,字迹苍劲力透纸背。燕王写这奏章时,竟然不是愧疚而是愤怒?
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
齐泰接着道:“陛下!燕王来势汹汹,北方驻军大多是燕王旧部,受燕王妖言蛊惑极易归降。乞陛下速发直隶大军,严惩叛贼!”
黄子澄站出一步:“陛下!燕王说什么‘奉天靖难’,只是他的借口。燕王志大,早就觊觎天下啊!”
是吗?朱允炆想起几个月前在省躬殿里,燕王悲苦的面容,恭谨的举止。对蒙古侃侃而谈,对北疆了如指掌;还有在谨身殿里,叔侄二人了然的一笑……
梅殷上前奏道:“陛下!燕王自幼重情,几个月前在京城,就对陛下处置几位藩王不满,尤其心伤湘献王之死。现在又有了齐王岷王之事,燕王定然为此心中怨悭朝廷。”顿了顿道:“怕也有些兔死狐悲的警惕,生怕步齐王的后尘。故此不敢来京师,宁可背水一战”。
徐辉祖赞同道:“梅驸马说的不错!燕王重情,一向护短。舍妹徐秀虽然罪大,燕王却一定不肯将其交给三司,家姊燕王妃定也在其中推波助澜”。魏国公知道朝中众臣碍于自己不曾多说,索性自己说清楚。
朱允炆点了点头,这两个人分析的合情合理。一年内五个弟弟被处置,燕王定是难过加紧张。可这五位藩王都是因为犯罪,朕并没有冤枉他们啊!
这时,奉天殿外一片吵嚷声,朱允炆皱眉看去,王直已经进来禀告:“陛下!是谷王自封地逃回来了。说是担心燕王战事殃及宣府”。
朱允炆皱了皱眉:“宣谷王进殿”。
谷王朱橞,是太祖的第十九子,今年二十一岁。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镇,距北平约四百里,乃是南屏北平后控沙漠的要害之地。谷王到任后将宣化城的城垣扩展,沿城设攻守兼备的一关七门,并在常峪口至大境门之间修筑了一百三十里长城,戍边御敌。以为是个能打的,没想北平刚开战,就吓得跑回京城了。
谷王上了殿,匍匐在地,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乞陛下恕臣擅离之罪!”一身锦服皱皱巴巴,帽子有些破烂,身上又是露水又是草屑。显然是惊逃回来的。
朱允炆望着这个叔叔,心中不忍。虽然临阵脱逃是个重罪,可他这个还没打到的怎么算?犹豫了一下,温言道:“皇叔起来吧”。
朱橞千恩万谢地爬起来,齐泰上前问道:“谷王见到燕军了?”
朱橞拍了拍身上的杂草,神色仍有些惊惶:“叛军还没到宣府,不过小王南下时在路上碰到了。还好我躲得快。”齐泰心中有些鄙夷。身为谷王,又是当今皇叔,不说奋然迎敌保家卫国,却丢下封地奔逃回京,实在令人不齿。陛下居然还不责备……
朱橞见了齐泰和众位大臣的神色,心里明白,自己这次逃回来是有些不够英雄。一半辩解一半吓唬,说道:“燕王那些军队,是和蒙古人打惯了的,可厉害!我一个小小宣府镇的几千守军,如何能是对手?”见众人目光益加鄙夷,又小声说道:“我听到燕军唱‘天道不可违,佛陀佑燕兴’,他们还有菩萨保佑……”
方孝儒忍无可忍,大步上前高声说道:“陛下!燕王猖狂,不可姑息!”
耿炳文郭英徐辉祖李景隆等一班武将纷纷出列:“臣请讨伐叛军!”
朱允炆望着众臣,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是啊,事已至此,只有一战。皇叔,是你负我在前。你要打,就打吧!
七月二十四日,建文帝颁发伐燕诏令:“燕王朱棣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布告天下,加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即北伐主帅,率十三万大军向真定进发。并在真定设置平燕布政使司,作为前敌总指挥部。
叔侄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耿炳文出征前,来与皇帝辞行。没想到临别时,朱允炆特意叮嘱了一句:“不可弑皇叔,擒之带回京师”。耿炳文愣了愣,也只好尊旨。
皇帝这么吩咐,一来是天性仁厚不想太祖伤心,二来不愿背负弑叔罪名,三来最主要的,还是觉得胜券在握。朱允炆很想和朱棣好好谈谈,这五个藩王治罪的原因,还有捉拿徐秀的道理。并质问皇叔,为什么要起兵?
****************
朱允炆走到圣感塔前,见玄信正在木门口,与莲花说话。二人手握经书,一边指着经文一边讨论。
朱允炆不由微笑,这两个人都有些痴。莲花觉得高丽藏是权威版本,玄信却奉洪武藏为信条,两个人见了经书中不同之处,总要讨论一番。当然到底玄信渊博广识,往往找出宋版,五代版,甚至唐版来,莲花才信了。偶尔有高丽藏的经文对了,莲花便兴奋不已,笑着在洪武藏上修改。
玄信见朱允炆来了,连忙行礼。朱允炆含笑托住:“方丈不必多礼。”
莲花笑:“陛下来得正好,给做个仲裁。这个楞伽经的译文,方丈天禧寺的藏本,和我记得的不一样。是我记错了?”
朱允炆爱怜地敲她一下:“这个要争什么?朕相信玄信方丈。天禧寺乃是我大明的佛经流转中心,全国多少寺院的经书都要从这里取,天禧寺的版本是历代高僧一再堪误核实过的。这里的藏本若是错了,岂非我大明的信众都要错了?”
莲花伸了伸舌头:“好吧!算你们人多势众”。自己仔细地又翻对起来。
朱允炆回头对玄信笑道:“方丈看到前日的诏书了吧?”
玄信叹道:“看到了。陛下这个决定不容易下啊!”原来就是皇太孙时开始设想的那个每僧限免税赋五亩一事,方孝儒带头上奏折提议,不少大臣附和,朱允炆终于下了决心颁布执行。朝中大多支持,反而太后受了弘远方丈的影响,一直不赞成。只是祖训严禁后妃参政,太后只能敲敲边鼓并不敢明着反对。
朱允炆点点头:“不错,寺院道观免税赋已久,朕这样开始征税,定然有不少人不满意。但是为国计民生,必须要施行”。又问玄信道:“对寺里有影响吗?”
玄信小心地答道:“弊寺一向俭朴,田地所出不少,即使按现行令法缴税,所余也尽够众僧生活。先师在日曾再三教训贫僧,陛下的这一提议乃是为国大计,弊寺作为第一大寺备受瞩目,定当支持陛下以作各寺表率。”
朱允炆挺高兴:“那就好。天禧寺第一个赞同,其它寺院就好办了”。心里却想起了灵谷寺,弘远方丈是否也找他谈一谈好?定了定神又道:“国师真是高僧大德智慧非常,那么早就想到这个事”。
玄信说起师父不由得有些伤感:“是。师父是大智大慧。不过”望着皇帝迟疑道:“不过圣感塔本来准备修一修的,这样只好搁一搁了。娘娘她……这个冬天怕是难过。”
朱允炆一怔,回头望去,莲花正手指划过一列列经文仔细地一字字读着,微微蹙着眉,却又带着微笑,显然看得专注,没管自己这里与玄信的谈话。还只是八月下旬的初秋,她已经穿着夹棉衣,丧服下鼓鼓的。朱允炆想起去年冬天,莲花穿着几层棉衣像个沙包的怪模样,不由心酸。
回头碰上玄信的目光,两个人的眼睛里都是担忧。
是,这个冬天她过的去吗?
朱允炆一侧头,避开了玄信的视线,闷闷地道:“朕再想想别的法子”。
玄信轻叹一声:“贫僧告退”。
皇帝是个好皇帝,待公主也一片真心,可是未免有些软弱。宁可心爱的人受苦,也不愿违背所谓的原则。也许皇帝就得这样?
朱允炆心里也不好受,缓步走到莲花身旁,静静看着。
莲花察觉到,放下经书,抬头笑道:“你们说完了?”见朱允炆有些闷,调皮地笑问:“没说我坏话吧?”
朱允炆听了,却更是一阵心酸,伸臂拥住莲花,竟有些想落泪。
莲花吃了一惊,反手拥住丈夫,轻声安慰道:“没事,说就说了,我又没怪你。最多你也让我说几句好不?”
朱允炆忍不住笑了,下巴搁在莲花头顶,良久轻轻道:“对不起。”又停了一会儿道:“皇祖父说让你来诵经,肯定是想救你,不是想为难你,心里大概正好也想着佛舍利的事情”。
莲花轻声道:“我明白”。
朱允炆又道:“如今还在丧中,实在,实在不大好”。
莲花伸手轻轻掩住朱允炆的口,望着他又说道:“我明白。”
朱允炆抱紧了她:“可是冬天这么冷。皇祖父肯定也没有想到”说着禁不止又有些难过。
莲花下决心似的:“好吧!我只好破戒了!”
朱允炆一惊:“什么破戒?”
莲花笑:“帮我找件暖一些的大毛衣裳吧?我以前不穿觉得不大好,现在为了保命,菩萨大概不会见怪?”
朱允炆敲了敲她的鼻子:“故意吓我!”忽然想起来,自怀中取出一份奏章,递给莲花:“你王兄奏的”。
莲花不解地接过。“权知朝鲜国事臣李曔言:伏惟小邦自蒙允可臣权知国事,诸事协顺,臣感圣恩每日焚香祈祝天朝国祚昌盛。唯臣母思女成疾,常念宜宁落泪,病疴日益沉重。臣思皇帝陛下以孝治国,伏乞陛下许可臣妹返汉城,以救臣母思念之切,全臣与臣妹之孝义。臣举国上感天恩不尽。”
朱允炆含笑道:“说你母亲病了,想接你回汉城,你要回去吗?”朱允炆说时带着笑容,眼睛里却全是紧张,望着莲花一眨不眨。
礼部尚书陈迪送这个奏折来的时候,口中不说什么,心里觉得朝鲜这个请求有些荒唐,面上满是不以为然。
朱允炆虽不擅权谋,也知道这母病多半是藉口。猜想是上次赵胖看了莲花在寺里的惨状,回去报告国王,朝鲜国王心疼王妹,就上了这个奏章。只是心疼王妹的不是国王乃是靖安大君,朱允炆却怎么也没想到了。
莲花看着奏章,一动不动,眼里泪水慢慢涌上来。
朱允炆望得心焦,却并不催促,静静等着,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象要跳出来。身为皇帝,最简单的当然是让礼部直接把这奏章挡回去,自己不用出面,更不必和莲花说。只是,如果她想回去呢?如果她的心不在这里,又何必强留?
王妃病了?还是母亲病了?不会,赵胖上次来的时候都说是很好。李芳果和自己一向客气但疏远,不会想到接自己回汉城。当然是李芳远的主意,不知道他如何让李芳果上了这奏章,是恳求是交换还是胁迫?
遥想汉城,那一个挺拔孤傲的身影,莲花不由得泪盈于睫。
这一时的静默,份外漫长。
不知道过了多久,莲花抬起头,望着朱允炆,轻声唤道:“允郎!”
朱允炆有些紧张,望着她明澈的双眼,一眨不眨。
莲花故作轻松地笑:“我不回去。太远啦!来回路上折腾,得好几年吧?”见朱允炆长长松了口气,心中也自感动,笑道:“我写封信问候母亲,你帮我交给王兄,好不好?”
朱允炆伸臂拥住莲花,满心欢喜。喃喃道:“好!当然好!”。刚才这一段等待,竟象用尽了全身心的气力。莲花不再说话,埋首丈夫胸前,听着他的心跳。
寂静中,两个人突然都觉得,经历了这些坎坷,这份真情弥足珍贵。
这时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响,老远听到黄子澄气急败坏的喊声:“陛下!陛下!”
朱允炆皱了皱眉,松了手,回身望去。黄子澄衣帽散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陛下!不好了!”边跑边喊:“陛下!八百里加急战报!”齐泰的身影也出现在塔旁,一样也是惊慌失措。
朱允炆摆手示意二人勿动,转身含笑对莲花道:“我回去了,明儿再来看你。信你慢慢写,写好了给我就成”。说着拍了拍莲花的小手,带着两名大臣匆匆而去。
莲花望着几个人的背影,怔怔出神。是朝廷打了败仗吗?
他,他这么厉害吗?
燕王,真的起兵了?
真的起兵了!
而且竟然上了奏章,奏明他是奉天靖难,要铲除齐泰黄子澄这两个“奸邪”,与这两个“奸臣”不共戴天。朱允炆看着案上的奏章,字迹苍劲力透纸背。燕王写这奏章时,竟然不是愧疚而是愤怒?
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
齐泰接着道:“陛下!燕王来势汹汹,北方驻军大多是燕王旧部,受燕王妖言蛊惑极易归降。乞陛下速发直隶大军,严惩叛贼!”
黄子澄站出一步:“陛下!燕王说什么‘奉天靖难’,只是他的借口。燕王志大,早就觊觎天下啊!”
是吗?朱允炆想起几个月前在省躬殿里,燕王悲苦的面容,恭谨的举止。对蒙古侃侃而谈,对北疆了如指掌;还有在谨身殿里,叔侄二人了然的一笑……
梅殷上前奏道:“陛下!燕王自幼重情,几个月前在京城,就对陛下处置几位藩王不满,尤其心伤湘献王之死。现在又有了齐王岷王之事,燕王定然为此心中怨悭朝廷。”顿了顿道:“怕也有些兔死狐悲的警惕,生怕步齐王的后尘。故此不敢来京师,宁可背水一战”。
徐辉祖赞同道:“梅驸马说的不错!燕王重情,一向护短。舍妹徐秀虽然罪大,燕王却一定不肯将其交给三司,家姊燕王妃定也在其中推波助澜”。魏国公知道朝中众臣碍于自己不曾多说,索性自己说清楚。
朱允炆点了点头,这两个人分析的合情合理。一年内五个弟弟被处置,燕王定是难过加紧张。可这五位藩王都是因为犯罪,朕并没有冤枉他们啊!
这时,奉天殿外一片吵嚷声,朱允炆皱眉看去,王直已经进来禀告:“陛下!是谷王自封地逃回来了。说是担心燕王战事殃及宣府”。
朱允炆皱了皱眉:“宣谷王进殿”。
谷王朱橞,是太祖的第十九子,今年二十一岁。洪武二十八年就藩宣府镇,距北平约四百里,乃是南屏北平后控沙漠的要害之地。谷王到任后将宣化城的城垣扩展,沿城设攻守兼备的一关七门,并在常峪口至大境门之间修筑了一百三十里长城,戍边御敌。以为是个能打的,没想北平刚开战,就吓得跑回京城了。
谷王上了殿,匍匐在地,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乞陛下恕臣擅离之罪!”一身锦服皱皱巴巴,帽子有些破烂,身上又是露水又是草屑。显然是惊逃回来的。
朱允炆望着这个叔叔,心中不忍。虽然临阵脱逃是个重罪,可他这个还没打到的怎么算?犹豫了一下,温言道:“皇叔起来吧”。
朱橞千恩万谢地爬起来,齐泰上前问道:“谷王见到燕军了?”
朱橞拍了拍身上的杂草,神色仍有些惊惶:“叛军还没到宣府,不过小王南下时在路上碰到了。还好我躲得快。”齐泰心中有些鄙夷。身为谷王,又是当今皇叔,不说奋然迎敌保家卫国,却丢下封地奔逃回京,实在令人不齿。陛下居然还不责备……
朱橞见了齐泰和众位大臣的神色,心里明白,自己这次逃回来是有些不够英雄。一半辩解一半吓唬,说道:“燕王那些军队,是和蒙古人打惯了的,可厉害!我一个小小宣府镇的几千守军,如何能是对手?”见众人目光益加鄙夷,又小声说道:“我听到燕军唱‘天道不可违,佛陀佑燕兴’,他们还有菩萨保佑……”
方孝儒忍无可忍,大步上前高声说道:“陛下!燕王猖狂,不可姑息!”
耿炳文郭英徐辉祖李景隆等一班武将纷纷出列:“臣请讨伐叛军!”
朱允炆望着众臣,个个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是啊,事已至此,只有一战。皇叔,是你负我在前。你要打,就打吧!
七月二十四日,建文帝颁发伐燕诏令:“燕王朱棣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布告天下,加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即北伐主帅,率十三万大军向真定进发。并在真定设置平燕布政使司,作为前敌总指挥部。
叔侄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耿炳文出征前,来与皇帝辞行。没想到临别时,朱允炆特意叮嘱了一句:“不可弑皇叔,擒之带回京师”。耿炳文愣了愣,也只好尊旨。
皇帝这么吩咐,一来是天性仁厚不想太祖伤心,二来不愿背负弑叔罪名,三来最主要的,还是觉得胜券在握。朱允炆很想和朱棣好好谈谈,这五个藩王治罪的原因,还有捉拿徐秀的道理。并质问皇叔,为什么要起兵?
****************
朱允炆走到圣感塔前,见玄信正在木门口,与莲花说话。二人手握经书,一边指着经文一边讨论。
朱允炆不由微笑,这两个人都有些痴。莲花觉得高丽藏是权威版本,玄信却奉洪武藏为信条,两个人见了经书中不同之处,总要讨论一番。当然到底玄信渊博广识,往往找出宋版,五代版,甚至唐版来,莲花才信了。偶尔有高丽藏的经文对了,莲花便兴奋不已,笑着在洪武藏上修改。
玄信见朱允炆来了,连忙行礼。朱允炆含笑托住:“方丈不必多礼。”
莲花笑:“陛下来得正好,给做个仲裁。这个楞伽经的译文,方丈天禧寺的藏本,和我记得的不一样。是我记错了?”
朱允炆爱怜地敲她一下:“这个要争什么?朕相信玄信方丈。天禧寺乃是我大明的佛经流转中心,全国多少寺院的经书都要从这里取,天禧寺的版本是历代高僧一再堪误核实过的。这里的藏本若是错了,岂非我大明的信众都要错了?”
莲花伸了伸舌头:“好吧!算你们人多势众”。自己仔细地又翻对起来。
朱允炆回头对玄信笑道:“方丈看到前日的诏书了吧?”
玄信叹道:“看到了。陛下这个决定不容易下啊!”原来就是皇太孙时开始设想的那个每僧限免税赋五亩一事,方孝儒带头上奏折提议,不少大臣附和,朱允炆终于下了决心颁布执行。朝中大多支持,反而太后受了弘远方丈的影响,一直不赞成。只是祖训严禁后妃参政,太后只能敲敲边鼓并不敢明着反对。
朱允炆点点头:“不错,寺院道观免税赋已久,朕这样开始征税,定然有不少人不满意。但是为国计民生,必须要施行”。又问玄信道:“对寺里有影响吗?”
玄信小心地答道:“弊寺一向俭朴,田地所出不少,即使按现行令法缴税,所余也尽够众僧生活。先师在日曾再三教训贫僧,陛下的这一提议乃是为国大计,弊寺作为第一大寺备受瞩目,定当支持陛下以作各寺表率。”
朱允炆挺高兴:“那就好。天禧寺第一个赞同,其它寺院就好办了”。心里却想起了灵谷寺,弘远方丈是否也找他谈一谈好?定了定神又道:“国师真是高僧大德智慧非常,那么早就想到这个事”。
玄信说起师父不由得有些伤感:“是。师父是大智大慧。不过”望着皇帝迟疑道:“不过圣感塔本来准备修一修的,这样只好搁一搁了。娘娘她……这个冬天怕是难过。”
朱允炆一怔,回头望去,莲花正手指划过一列列经文仔细地一字字读着,微微蹙着眉,却又带着微笑,显然看得专注,没管自己这里与玄信的谈话。还只是八月下旬的初秋,她已经穿着夹棉衣,丧服下鼓鼓的。朱允炆想起去年冬天,莲花穿着几层棉衣像个沙包的怪模样,不由心酸。
回头碰上玄信的目光,两个人的眼睛里都是担忧。
是,这个冬天她过的去吗?
朱允炆一侧头,避开了玄信的视线,闷闷地道:“朕再想想别的法子”。
玄信轻叹一声:“贫僧告退”。
皇帝是个好皇帝,待公主也一片真心,可是未免有些软弱。宁可心爱的人受苦,也不愿违背所谓的原则。也许皇帝就得这样?
朱允炆心里也不好受,缓步走到莲花身旁,静静看着。
莲花察觉到,放下经书,抬头笑道:“你们说完了?”见朱允炆有些闷,调皮地笑问:“没说我坏话吧?”
朱允炆听了,却更是一阵心酸,伸臂拥住莲花,竟有些想落泪。
莲花吃了一惊,反手拥住丈夫,轻声安慰道:“没事,说就说了,我又没怪你。最多你也让我说几句好不?”
朱允炆忍不住笑了,下巴搁在莲花头顶,良久轻轻道:“对不起。”又停了一会儿道:“皇祖父说让你来诵经,肯定是想救你,不是想为难你,心里大概正好也想着佛舍利的事情”。
莲花轻声道:“我明白”。
朱允炆又道:“如今还在丧中,实在,实在不大好”。
莲花伸手轻轻掩住朱允炆的口,望着他又说道:“我明白。”
朱允炆抱紧了她:“可是冬天这么冷。皇祖父肯定也没有想到”说着禁不止又有些难过。
莲花下决心似的:“好吧!我只好破戒了!”
朱允炆一惊:“什么破戒?”
莲花笑:“帮我找件暖一些的大毛衣裳吧?我以前不穿觉得不大好,现在为了保命,菩萨大概不会见怪?”
朱允炆敲了敲她的鼻子:“故意吓我!”忽然想起来,自怀中取出一份奏章,递给莲花:“你王兄奏的”。
莲花不解地接过。“权知朝鲜国事臣李曔言:伏惟小邦自蒙允可臣权知国事,诸事协顺,臣感圣恩每日焚香祈祝天朝国祚昌盛。唯臣母思女成疾,常念宜宁落泪,病疴日益沉重。臣思皇帝陛下以孝治国,伏乞陛下许可臣妹返汉城,以救臣母思念之切,全臣与臣妹之孝义。臣举国上感天恩不尽。”
朱允炆含笑道:“说你母亲病了,想接你回汉城,你要回去吗?”朱允炆说时带着笑容,眼睛里却全是紧张,望着莲花一眨不眨。
礼部尚书陈迪送这个奏折来的时候,口中不说什么,心里觉得朝鲜这个请求有些荒唐,面上满是不以为然。
朱允炆虽不擅权谋,也知道这母病多半是藉口。猜想是上次赵胖看了莲花在寺里的惨状,回去报告国王,朝鲜国王心疼王妹,就上了这个奏章。只是心疼王妹的不是国王乃是靖安大君,朱允炆却怎么也没想到了。
莲花看着奏章,一动不动,眼里泪水慢慢涌上来。
朱允炆望得心焦,却并不催促,静静等着,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象要跳出来。身为皇帝,最简单的当然是让礼部直接把这奏章挡回去,自己不用出面,更不必和莲花说。只是,如果她想回去呢?如果她的心不在这里,又何必强留?
王妃病了?还是母亲病了?不会,赵胖上次来的时候都说是很好。李芳果和自己一向客气但疏远,不会想到接自己回汉城。当然是李芳远的主意,不知道他如何让李芳果上了这奏章,是恳求是交换还是胁迫?
遥想汉城,那一个挺拔孤傲的身影,莲花不由得泪盈于睫。
这一时的静默,份外漫长。
不知道过了多久,莲花抬起头,望着朱允炆,轻声唤道:“允郎!”
朱允炆有些紧张,望着她明澈的双眼,一眨不眨。
莲花故作轻松地笑:“我不回去。太远啦!来回路上折腾,得好几年吧?”见朱允炆长长松了口气,心中也自感动,笑道:“我写封信问候母亲,你帮我交给王兄,好不好?”
朱允炆伸臂拥住莲花,满心欢喜。喃喃道:“好!当然好!”。刚才这一段等待,竟象用尽了全身心的气力。莲花不再说话,埋首丈夫胸前,听着他的心跳。
寂静中,两个人突然都觉得,经历了这些坎坷,这份真情弥足珍贵。
这时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响,老远听到黄子澄气急败坏的喊声:“陛下!陛下!”
朱允炆皱了皱眉,松了手,回身望去。黄子澄衣帽散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陛下!不好了!”边跑边喊:“陛下!八百里加急战报!”齐泰的身影也出现在塔旁,一样也是惊慌失措。
朱允炆摆手示意二人勿动,转身含笑对莲花道:“我回去了,明儿再来看你。信你慢慢写,写好了给我就成”。说着拍了拍莲花的小手,带着两名大臣匆匆而去。
莲花望着几个人的背影,怔怔出神。是朝廷打了败仗吗?
他,他这么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