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第十八章
到了哈城时,马魁和汪新带着他们的破烂行头,进了一家简陋的小旅馆。俩人上了旅馆二楼,二楼灯光昏暗,居然还点着蜡烛。
汪新有些纳闷地问:“这不是有电吗?怎么点这么多蜡烛。”
“估计是电压低。”马魁说道。
“这是杨白劳住的吧?”汪新有些抱怨。
“比我当年做刑警的时候,住得好多了。那时,我为了一个案子,在这里一户老农家的柴火垛里,窝了三天三夜,你就知足吧!”马魁一听汪新说话的语气,立即现身说法教训道。
汪新知道爱干净是个毛病,他可不敢真的抱怨。为了案子,他什么都可以接受,他环视四周,放下破袋子。
马魁严肃地说:“轻点放。”
“一路上拎个破袋子,还当成宝了。”
“不是当成宝,它就是宝,打开看看。”汪新把破袋子打开,里面装的是油、盐、大酱、大蒜、挂面等物品,还有一口锅和一个电炉子。
汪新一看,这家伙什一应俱全,惊讶地说:“您这是把家都搬来了。”
“不搬来吃什么?”马魁没好气地说道。“做饭多麻烦呀!出去吃多好。”汪新不以为然。
“外面人多眼杂的,稍不留神,咱俩就得暴露了。干咱们这行,就怕这个。”
“说得有点邪乎了吧?”
“我在车上,就被两个人给认出来了。”
“我这倒没有,对了,我还悄没声地抓了一个小偷呢,是这么回事……”汪新刚要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就被马魁打断:“别扯没用的了,赶紧做饭!”
汪新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马魁毕竟是自己师傅和长辈,他还是听话地插上电炉子放上锅,开始做起饭来。他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次任务,有些好奇地一边搅着锅里的面条,一边问马魁:“师傅,这人为啥要吸毒啊?”
“为啥的都有。有的人看别人吸,好奇,以为那玩意能提神醒脑,跟抽烟差不多。还有人是瞎逞能,以为不会上瘾。总之一句话,这东西害人不浅,一旦沾上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马魁认真地说道。
“当年鸦片战争的时候,咱国家就被这东西给祸祸了,一百多年抬不起头来。这好容易过上点好日子,这东西又出来祸祸人,这回一定要把这毒贩子揪出来。”汪新眼神坚定地说道。
师徒俩正说着,突然灯闪了一下,接着,电炉子噗的一声,灯和电炉子全灭了。汪新立即意识到,这是短路了,他走到屋门前,刚打开门,就听到了一片吵嚷:“怎么没电了?把电通上!”
汪新马上反应过来,关上门说:“马叔,得赶紧把电炉子藏起来!”汪新说着,迅速拿下锅,就要收电炉子,可是电炉子太热,把他的手给烫了。
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汪新打开门走出去,随手关上门,店主怒气冲冲地质问:“煮啥呢?点电炉子了!”汪新见藏不住,只好如实回答:“下一碗面。”
“我说咋没电了,谁让你们用电炉子的?”
“您也没说不能用电炉子啊!”
“这还用我说吗?把电炉子给我!”
汪新和店主僵持不下,他俩的对话马魁听得一清二楚。他打开门,走出来对店主说:“同志,不好意思,都怪我们不小心,给您添麻烦了。这样,电炉子我们不用了。”
店主不依不饶地说:“那也不行,给我!”
马魁赔着笑脸:“太烫了,要不等一会儿,我给您送去。”
店主指着马魁说:“这可是您说的,要是敢忽悠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店主对师徒俩连恐吓带威胁的,他的嚣张气焰,让汪新气不过,嘴里嘀咕着:“给你厉害的!”
转身要走的店主一听汪新的话,回过头来气势汹汹地问道:“你说啥!”
马魁立刻上前解围:“没事没事,他说您说得全对,您厉害。”马魁说着,给汪新使眼色。
待店主走后,师徒俩回到屋里,汪新仍旧气愤难平:“有话就好好说呗!呜嗷喊叫的,吓唬谁呢!”
“咱们是警察,就是穿上这身破烂衣裳,也一样有警察的味儿。老贼的眼睛尖,鼻子更好使,所以要尽量少惹事。往后,你给我记住了,出门在外,不闹事不惹事,就是别人欺负咱,咱也得忍着。”马魁对汪新教训道。
听完马魁的话,汪新觉得是这个理,点点头说:“我知道了,面条没煮熟呢,咱们出去吃吧!”
马魁瞪了他一眼,问道:“出去吃,你花钱?”
汪新嘟囔着说道:“我可没钱。”
“那就将就吃吧!”说完,马魁拿起碗筷,吃了起来。师徒俩吃了一锅半生不熟的面,吃得满头大汗,吃出了人生百味。
小旅馆的夜,散发着爷们儿味儿。
马魁上了床,脱了个精光,他把所有衣服挂在衣挂上。
汪新坐在床上,他可受不了这样,比起马魁这糙老爷们儿,汪新可真算是精致小年轻。马魁的这一番操作,他真是长了眼了,吐槽说:“马叔,您这就有点过了吧?”
马魁不解地看着他。“您以为在家呢,还脱个光溜?”汪新补充地说道。
马魁不以为然地说道:“脱了睡得香,睡得更健康,你也脱了吧!”
“这被子多埋汰啊!我才不脱呢!”汪新说着,掀开被子,竟然看到了被头上全是字,密密麻麻的。汪新吃了一惊:“马叔,您看这被子,上面写的全是字!”
“咋呼什么?那都是老客的账本。”
“哪有往被子上写的,还讲不讲点文明了!”
“就你文明人儿,睡吧!”
汪新无奈地关灯上床,他闻了闻被子:“这味儿啊,呛鼻子。”
马魁没好气地说道:“你怎么满身毛病啊?不能干就回去!”
“说说还不行啊!我这肚子还咕噜叫呢,饿得慌。”
“赶紧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马魁说完,背过身闭上了眼睛。
良久,汪新见马魁没再说话,他也捂住鼻子,闭上眼,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哈城的春夜,寒冷而静谧。
天刚亮,汪新还在梦中,就被马魁掀开被子:“起床了!赶紧收拾收拾,出发!”
汪新用手挠着身体说:“这身上怎么这么痒啊!”
马魁调侃道:“虱子吃早饭呢,能不痒吗?”
汪新哭丧着脸说:“您知道有虱子,怎么不早跟我说?”
“我说了呀!让你脱光了睡,是你不听啊!”马魁笑着说道。
汪新叹口气:“您真是我师傅啊!”
师徒俩说着话,收拾好随身带的物件,离开旅馆去了哈城的一座民宅里。这座民宅是一位目击证人的家。敲开门说明来意,目击证人向马魁和汪新描述嫌疑人的大致相貌特征,再多的他也说不清。
马魁想了想,继续问道:“知道他在哪站下的车吗?”
目击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
汪新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画了素描肖像拿给他看,问道:“您看,画得像那个人吗?”
目击证人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八九不离十,就是眼睛画得有点大,你们一定要留意,那人的右手少了根小拇指。”
马魁一听,心里有谱了,向他致谢。目击证人担忧地说:“谢倒不用,只是千万别把我露出去呀!”马魁认真地说:“放心吧!保护证人是我们的责任。”
师徒二人离开民宅,直奔哈城火车站乘警办公室。乘警围着马魁和汪新带来的嫌疑人肖像,仔细辨认着,终于有两位乘警认出了该嫌疑人。
一位乘警回忆说:“画像上的人我见过他,有一回车上乘客打起来了,他还拉架来着,记得是在三山县下的车。”另一位乘警补充说道:“这个人经常坐三山县到北岭镇的车,因为他缺了一根手指,所以售票员对他印象很深刻。”
根据两位乘警提供的信息与线索,马魁和汪新马不停蹄地到了三山县客运站。与站内负责人沟通后,他们去了售票处,换上了客运站工作人员的制服,以售票员的身份一边售票,一边警觉地观察着乘客。
汪新紧盯着每一双伸进小窗口的顾客的手,看着顾客点钞票、买车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持续的时间长了,汪新有点犯困,在一旁的马魁顺手捏起一截粉笔头,嘭的一声弹了出去,正中汪新脑门。汪新打了个激灵,正要质问马魁,就在这时,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捏着一张钞票伸了进来说:“北岭镇。”
汪新接过钞票,撕了一张车票给他,然后给他找零钱。他接过车票和零钱,数都不数就放进衣兜,转身走了。
这个人的举动引起了汪新的注意,他凑近马魁说:“师傅,你注意到刚才那人了吗?都这个时候了还戴着手套,肯定有问题,而且长得跟画像上很像。”其实马魁也盯上了他,师徒俩互换了下眼神,匆匆换上便装来到客运站候车室,不动声色地跟着那人。
大客车载着一车吵吵嚷嚷的乘客,行驶在路上。
汪新坐在靠近过道的座位上,马魁坐在靠窗处。马魁嗅了嗅汪新的衣服,汪新不解:“闻啥呢?”
马魁暗笑:“味儿不错。”
汪新没好气地刚想反驳,正在此时,就听售票员说:“一道坡站要到了,下车的同志准备下车!”
看着那人起了身准备下车,汪新示意马魁:“机会来了,我过去?”马魁低声说道:“等会儿,别急。”
“他要下车了!不能让他跑了啊!”汪新悄声说着,就要起身,被马魁使劲摁下。
果然,只听那人问售票员:“这是哪儿呀?”
售货员答道:“一道坡。”
“睡糊涂了,差点下错车。”那人说着又重新坐了下来。但是他没有坐回原位,而是找了一个邻座有乘客的座位,靠窗坐下了。
大客车继续前行,汪新压着嗓子问马魁:“他怎么换座了?”
马魁压低声音:“咱们已经暴露了。”
汪新有些不信地低声问:“他下车是在试咱们?”
马魁淡然道:“你说呢?他换座就是怕你坐过去。”
汪新自信地说:“也好,起码把贼叼住了,跑不了他!”
路面不平,大客车减速行驶,那人看似悠闲地闭着双眼,马魁和汪新却一刻也不敢放松地紧盯着。
大客车缓慢地驶过路面上凹陷的大坑,突然那人打开车窗纵身跳了出去。汪新迟愣了片刻,紧跟着跳了出去。
马魁急忙大喊:“停车!”
三人在原野上追逐着,眼看汪新就要追上那人,只见那人站住身,突然掏出枪:“你们再追,我就开枪了!”
汪新站住身,气喘吁吁地用手捂着腰间,注视着他。马魁举着双手说:“不要开枪,有话好说!”那人用枪指着汪新说:“哥们儿,要是缺钱,尽管说话,我保证不还价!”
“这位兄弟,你犯了什么案子,你自己清楚。我们两个人盯上你了,要是想跑,肯定是跑不了。眼下,你唯一的出路是立功,这样就能减刑,要是立了大功,那你在里面待不了几年,就自由了。”
那人情绪激动起来:“你少忽悠我,谁说我跑不了?你们再追,我就杀一个不赔,杀俩赚一个!”
马魁继续劝道:“那你就犯了杀人罪,是非死不可呀!我可是好心好意给你指了条活路,你还奔着死去吗?”
那人越发激动地叫嚷:“少说废话,你们今天要是放了我,咱们都能活!不然就同归于尽!”
汪新望着马魁,马魁举着双手摇摇头,那人见汪新和马魁没动,便擎着枪倒退着,趁机转身就跑。
马魁对汪新严肃地说:“我不让开枪,坚决不能开枪!”
汪新坚定地点点头:“我明白。”
马魁叮嘱道:“一定小心。”
师徒俩追着那人,到了一个小村子。
只见那人跑到一处民宅外,随即钻进了民宅。马魁和汪新见状,便从两侧包抄过去。马魁望着民宅,沉思片刻后,走到民宅门口,敲了敲门,没人答言。过了一会儿,民宅里传来孩子的啼哭声,只听那人大喊道:“孩子在我手上,你们别进来!”
汪新一听那人劫持了孩子,一时情急就要往里闯。马魁一把拦住他:“你不要命,孩子还要命呢!去盯后窗!”汪新听了师傅的话,飞速跑向后窗。
这时,一个扛着锄头的农民走了过来,盯着马魁,马魁问:“这是您家吗?”
“是啊,你是干啥的?”那农民说。
情况紧急,马魁简明扼要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这个人,他一听就急了,担心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也没法活了。马魁再三向他保证,孩子一定会平安无事,他才稳定了下来。
警察追凶事件引起了围观,小村子顿时热闹起来,当地刑警得知情况后也加入进来,和村长一起守在民宅外。
马魁向当地刑警和村长说明了情况,然后制定了策略和分工。村长负责将围观的村民说服离开,马魁、汪新和刑警们研究了策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逮捕犯罪嫌疑人。
马魁找到房主了解他们家住房的结构,并让汪新一一将细节画出来。汪新画好后,又与房主确认了一遍,马魁才对当地刑警说:“这样,你们在外面,我进去。”马魁说着,指着纸质平面图重新部署人员安排。
重新做了部署后,马魁走到门口对着屋内的嫌疑人喊话:“兄弟,你冷静点,有啥要求可以提出来,千万别伤着孩子。你这是小案子,可要出了人命,就是大案子!给自己留条后路。”嫌疑人对马魁喊道:“你们不许进来,我手里可有枪。”
听马魁以喊话的方式吸引嫌疑人的注意力,在后窗潜伏的汪新擎着枪,一点一点从窗口爬进民宅。他躲在门后,通过里屋衣柜上的镜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嫌疑人。
只见拿嫌疑人手里拿着枪,站在孩子身边,他不时地望向后窗,又不时地望向屋门口。汪新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蛰伏着,等待时机。
马魁持续向屋内喊话,吸引着嫌疑人的注意力。
马魁使尽浑身解数,嫌疑人根本不吃他那一套,越发地暴怒起来。良久,嫌疑人在屋里突然没有了动静。马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万一嫌疑人对孩子……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额头也渗出汗珠。情急之下,他猛地挥手敲击着窗户。忽闻砰的一声枪响,嫌疑人开枪将玻璃窗打得粉碎。得亏马魁躲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时迟那时快,汪新一个闪身到了嫌疑人身后,他转身时,汪新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脑门。另一只手反手抓住嫌疑人拿枪的手腕。嫌疑人疯狂地想要挣脱,但被汪新抓得死死的。嫌疑人恼羞成怒地扣动了扳机,与此同时汪新也果断地开了枪。
砰砰两声枪响,马魁猛地冲进屋子,震惊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嫌疑人躺在血泊中,额头上一个弹孔。汪新举着枪呆滞地站着,他身后墙上有个醒目的弹痕。马魁看着汪新问:“汪新,你没事吧?”汪新没说话,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一个当地刑警上前抱起吓坏了还在哭闹的孩子,紧跟着走了出去。
汪新提着枪,喘着粗气站在院子里。马魁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汪新收好枪,有些踉跄地走出了院子。马魁站在院里,望着汪新的背影沉思。
村供销社里,汪新给马燕打电话。电话那头,马燕对着嗞嗞啦啦有噪声的话筒喊:“喂,哪位?”
“我……”汪新声音低沉地说。“哦,你呀,你在哪儿呢?没跟我爸在一块啊?”马燕声音欢快地说道。汪新仍低沉地说:“在呢!”马燕调皮地说:“找我啥事儿啊?”汪新沉默着,此时的他心里五味杂陈,他多想马燕此时就在自己身边。沉默良久,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吞吞吐吐地说:“没事儿……就想听听你的声。”“我声音有啥好听的?这电话里嗞嗞啦啦的,听得也不真亮啊!你真没事儿?”马燕关心地问道。
“我和师傅在哈城呢!你有没有啥东西要买,给你捎回去。”汪新没回答马燕的问话,岔开了话题说道。“不用,我就在国营商店上班,我们这儿买不着的,哈城也买不着。你就这事儿啊?”马燕有些不放心地继续问。“嗯,就这事儿。”汪新欲言又止。马燕小嘴吧吧地对汪新一阵叮嘱,告诉他还在上班,便挂了电话。汪新拿着已经被马燕挂掉的电话,长长地出了口气。
打完电话从供销社里出来,汪新浑身瘫软一般,一屁股坐到石阶上。自己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倒地,血从他脑后流了一地的那一幕在脑海里不断地闪回……
马魁走了过来,看着汪新,也坐到石阶上。
汪新看着远处问:“师傅,做您的徒弟,我算合格不?”马魁没直接回答,却肯定地点了点头说:“百分之九十九的警察,一辈子也没机会开枪击毙犯人,你也算百里挑一了。”汪新笑了笑。马魁继续说道:“你还知道给家里报个平安,你爸没白养你这儿子。”汪新没回应马魁的话,他淡淡地笑了笑:“师傅,刚才惊着您了吧?都吓出眼泪了。”
马魁赶紧解释说:“那是眯眼睛了。”
“您敲窗户太是时候了!就是太危险,万一他要是打中您……现在想想都后怕。”汪新看着马魁,认真地说。马魁没接汪新的话,汪新有些动容地说:“师傅,谢谢您!”
马魁站起身,对汪新说:“咱们铁路公安今年的第一枪,让你小子给打了,打得好!不过呢,你小子也别嘚瑟。”汪新知道马魁接下来的老套路,他要被训了。在大巴车上暴露身份、不听指令跳窗追嫌疑人,这都是案件潜伏者的大忌。他深感自己阅历太少,仗着年轻气盛,枪法在地方拿了个第一就心高气傲的毛病,的确应该受到批评。所以,汪新主动向马魁认了错,马魁见汪新承认了不足,呵呵一笑说算是将功补过。汪新心里清楚,马魁在心里多多少少算是认可他了。
贩毒案件因嫌疑人被击毙暂时告一段落。返程的火车行驶着,马魁和汪新坐在临近过道的座位上闭目养神,师徒俩因前些日子跟进贩毒案高度紧张,累得够呛,一放松下来都睡着了。
俩人睡得正酣,忽听有乘客大喊:“他抢我东西,抓住他!”
马魁和汪新同时被惊醒,只见小温州慌慌张张地向马魁这边跑来,在经过马魁身边时,他伸腿把小温州绊了个大马趴。小温州趴在地上,拼命地啃着手里的馒头。
闻声而动的两个乘客按住小温州,汪新一看忙对马魁说:“马叔,这不是卖眼镜那孩子吗?”
小温州自顾自地啃着馒头,乘警小胡赶了过来,被抢乘客看到小胡,指着小温州说:“警察同志,这小子抢我吃的!”小胡望着小温州严肃地说:“你起来,跟我走!”
小温州从地上爬起来,看见了马魁和汪新,马魁扭过头,闭着眼。
他刚张了张嘴,就被小胡厉声制止:“看什么看,赶紧走!”
小温州被小胡连拉带拽地带走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汪新低声说:“马叔……”汪新话还没说出口,就被马魁制止:“闭嘴!”
餐车内,小胡坐在桌前,小温州站在一旁啃着馒头。
“别吃了。”小胡说。
小温州赌气似的索性把剩下的馒头全塞进嘴里,喘了口气:“吃完了。”
“说说吧,怎么回事?”小胡一边做笔录一边问。
小温州一脸无奈和可怜样儿,向小胡说出了事情原委。
原来他是卖眼镜的,因为列车上有规定不让乘客在火车上私自兜售相关产品,所以被没收了。他没了收入来源,好几天没喝水吃饭的他实在是饿急了,便情不自禁地伸手抢了乘客的馒头。
小胡听完小温州的交代,对他做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正好马魁和汪新也来到餐车,小胡将小温州抢乘客馒头一事的前因后果向马魁作了汇报,并征求马魁的意见。汪新替小温州求了情,征得马魁同意后,在马魁的嘱咐下,汪新为小温州解决了返乡一路上的温饱问题。
小温州感激涕零地向马魁保证以后不再做投机倒把的事儿,并把仅剩的一副眼镜送给汪新,汪新说什么也不要。他提出用钱买下小温州的这副眼镜,小温州不愿意收汪新给的钱,俩人推来推去,最后汪新征求了马魁的意见,用一毛钱买下了眼镜。
汪新将蛤蟆镜戴给马魁看:“马叔,你看我,像不像麦克·哈里斯?”
“谁?”马魁不知所云地问。
汪新皱了皱眉说:“《大西洋底来的人》,您没看过?”
马魁不以为然地说:“大西洋底还有人?扯犊子呢!摘了!”随后指着汪新说:“警告你啊!这玩意只许下了班戴,敢上班戴这玩意,还跟上回一样。”
汪新悻悻地摘下眼镜。师徒俩默默地望着列车窗外。
汪新有些纳闷地问:“这不是有电吗?怎么点这么多蜡烛。”
“估计是电压低。”马魁说道。
“这是杨白劳住的吧?”汪新有些抱怨。
“比我当年做刑警的时候,住得好多了。那时,我为了一个案子,在这里一户老农家的柴火垛里,窝了三天三夜,你就知足吧!”马魁一听汪新说话的语气,立即现身说法教训道。
汪新知道爱干净是个毛病,他可不敢真的抱怨。为了案子,他什么都可以接受,他环视四周,放下破袋子。
马魁严肃地说:“轻点放。”
“一路上拎个破袋子,还当成宝了。”
“不是当成宝,它就是宝,打开看看。”汪新把破袋子打开,里面装的是油、盐、大酱、大蒜、挂面等物品,还有一口锅和一个电炉子。
汪新一看,这家伙什一应俱全,惊讶地说:“您这是把家都搬来了。”
“不搬来吃什么?”马魁没好气地说道。“做饭多麻烦呀!出去吃多好。”汪新不以为然。
“外面人多眼杂的,稍不留神,咱俩就得暴露了。干咱们这行,就怕这个。”
“说得有点邪乎了吧?”
“我在车上,就被两个人给认出来了。”
“我这倒没有,对了,我还悄没声地抓了一个小偷呢,是这么回事……”汪新刚要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就被马魁打断:“别扯没用的了,赶紧做饭!”
汪新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马魁毕竟是自己师傅和长辈,他还是听话地插上电炉子放上锅,开始做起饭来。他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次任务,有些好奇地一边搅着锅里的面条,一边问马魁:“师傅,这人为啥要吸毒啊?”
“为啥的都有。有的人看别人吸,好奇,以为那玩意能提神醒脑,跟抽烟差不多。还有人是瞎逞能,以为不会上瘾。总之一句话,这东西害人不浅,一旦沾上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马魁认真地说道。
“当年鸦片战争的时候,咱国家就被这东西给祸祸了,一百多年抬不起头来。这好容易过上点好日子,这东西又出来祸祸人,这回一定要把这毒贩子揪出来。”汪新眼神坚定地说道。
师徒俩正说着,突然灯闪了一下,接着,电炉子噗的一声,灯和电炉子全灭了。汪新立即意识到,这是短路了,他走到屋门前,刚打开门,就听到了一片吵嚷:“怎么没电了?把电通上!”
汪新马上反应过来,关上门说:“马叔,得赶紧把电炉子藏起来!”汪新说着,迅速拿下锅,就要收电炉子,可是电炉子太热,把他的手给烫了。
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汪新打开门走出去,随手关上门,店主怒气冲冲地质问:“煮啥呢?点电炉子了!”汪新见藏不住,只好如实回答:“下一碗面。”
“我说咋没电了,谁让你们用电炉子的?”
“您也没说不能用电炉子啊!”
“这还用我说吗?把电炉子给我!”
汪新和店主僵持不下,他俩的对话马魁听得一清二楚。他打开门,走出来对店主说:“同志,不好意思,都怪我们不小心,给您添麻烦了。这样,电炉子我们不用了。”
店主不依不饶地说:“那也不行,给我!”
马魁赔着笑脸:“太烫了,要不等一会儿,我给您送去。”
店主指着马魁说:“这可是您说的,要是敢忽悠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店主对师徒俩连恐吓带威胁的,他的嚣张气焰,让汪新气不过,嘴里嘀咕着:“给你厉害的!”
转身要走的店主一听汪新的话,回过头来气势汹汹地问道:“你说啥!”
马魁立刻上前解围:“没事没事,他说您说得全对,您厉害。”马魁说着,给汪新使眼色。
待店主走后,师徒俩回到屋里,汪新仍旧气愤难平:“有话就好好说呗!呜嗷喊叫的,吓唬谁呢!”
“咱们是警察,就是穿上这身破烂衣裳,也一样有警察的味儿。老贼的眼睛尖,鼻子更好使,所以要尽量少惹事。往后,你给我记住了,出门在外,不闹事不惹事,就是别人欺负咱,咱也得忍着。”马魁对汪新教训道。
听完马魁的话,汪新觉得是这个理,点点头说:“我知道了,面条没煮熟呢,咱们出去吃吧!”
马魁瞪了他一眼,问道:“出去吃,你花钱?”
汪新嘟囔着说道:“我可没钱。”
“那就将就吃吧!”说完,马魁拿起碗筷,吃了起来。师徒俩吃了一锅半生不熟的面,吃得满头大汗,吃出了人生百味。
小旅馆的夜,散发着爷们儿味儿。
马魁上了床,脱了个精光,他把所有衣服挂在衣挂上。
汪新坐在床上,他可受不了这样,比起马魁这糙老爷们儿,汪新可真算是精致小年轻。马魁的这一番操作,他真是长了眼了,吐槽说:“马叔,您这就有点过了吧?”
马魁不解地看着他。“您以为在家呢,还脱个光溜?”汪新补充地说道。
马魁不以为然地说道:“脱了睡得香,睡得更健康,你也脱了吧!”
“这被子多埋汰啊!我才不脱呢!”汪新说着,掀开被子,竟然看到了被头上全是字,密密麻麻的。汪新吃了一惊:“马叔,您看这被子,上面写的全是字!”
“咋呼什么?那都是老客的账本。”
“哪有往被子上写的,还讲不讲点文明了!”
“就你文明人儿,睡吧!”
汪新无奈地关灯上床,他闻了闻被子:“这味儿啊,呛鼻子。”
马魁没好气地说道:“你怎么满身毛病啊?不能干就回去!”
“说说还不行啊!我这肚子还咕噜叫呢,饿得慌。”
“赶紧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马魁说完,背过身闭上了眼睛。
良久,汪新见马魁没再说话,他也捂住鼻子,闭上眼,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哈城的春夜,寒冷而静谧。
天刚亮,汪新还在梦中,就被马魁掀开被子:“起床了!赶紧收拾收拾,出发!”
汪新用手挠着身体说:“这身上怎么这么痒啊!”
马魁调侃道:“虱子吃早饭呢,能不痒吗?”
汪新哭丧着脸说:“您知道有虱子,怎么不早跟我说?”
“我说了呀!让你脱光了睡,是你不听啊!”马魁笑着说道。
汪新叹口气:“您真是我师傅啊!”
师徒俩说着话,收拾好随身带的物件,离开旅馆去了哈城的一座民宅里。这座民宅是一位目击证人的家。敲开门说明来意,目击证人向马魁和汪新描述嫌疑人的大致相貌特征,再多的他也说不清。
马魁想了想,继续问道:“知道他在哪站下的车吗?”
目击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
汪新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画了素描肖像拿给他看,问道:“您看,画得像那个人吗?”
目击证人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八九不离十,就是眼睛画得有点大,你们一定要留意,那人的右手少了根小拇指。”
马魁一听,心里有谱了,向他致谢。目击证人担忧地说:“谢倒不用,只是千万别把我露出去呀!”马魁认真地说:“放心吧!保护证人是我们的责任。”
师徒二人离开民宅,直奔哈城火车站乘警办公室。乘警围着马魁和汪新带来的嫌疑人肖像,仔细辨认着,终于有两位乘警认出了该嫌疑人。
一位乘警回忆说:“画像上的人我见过他,有一回车上乘客打起来了,他还拉架来着,记得是在三山县下的车。”另一位乘警补充说道:“这个人经常坐三山县到北岭镇的车,因为他缺了一根手指,所以售票员对他印象很深刻。”
根据两位乘警提供的信息与线索,马魁和汪新马不停蹄地到了三山县客运站。与站内负责人沟通后,他们去了售票处,换上了客运站工作人员的制服,以售票员的身份一边售票,一边警觉地观察着乘客。
汪新紧盯着每一双伸进小窗口的顾客的手,看着顾客点钞票、买车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持续的时间长了,汪新有点犯困,在一旁的马魁顺手捏起一截粉笔头,嘭的一声弹了出去,正中汪新脑门。汪新打了个激灵,正要质问马魁,就在这时,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捏着一张钞票伸了进来说:“北岭镇。”
汪新接过钞票,撕了一张车票给他,然后给他找零钱。他接过车票和零钱,数都不数就放进衣兜,转身走了。
这个人的举动引起了汪新的注意,他凑近马魁说:“师傅,你注意到刚才那人了吗?都这个时候了还戴着手套,肯定有问题,而且长得跟画像上很像。”其实马魁也盯上了他,师徒俩互换了下眼神,匆匆换上便装来到客运站候车室,不动声色地跟着那人。
大客车载着一车吵吵嚷嚷的乘客,行驶在路上。
汪新坐在靠近过道的座位上,马魁坐在靠窗处。马魁嗅了嗅汪新的衣服,汪新不解:“闻啥呢?”
马魁暗笑:“味儿不错。”
汪新没好气地刚想反驳,正在此时,就听售票员说:“一道坡站要到了,下车的同志准备下车!”
看着那人起了身准备下车,汪新示意马魁:“机会来了,我过去?”马魁低声说道:“等会儿,别急。”
“他要下车了!不能让他跑了啊!”汪新悄声说着,就要起身,被马魁使劲摁下。
果然,只听那人问售票员:“这是哪儿呀?”
售货员答道:“一道坡。”
“睡糊涂了,差点下错车。”那人说着又重新坐了下来。但是他没有坐回原位,而是找了一个邻座有乘客的座位,靠窗坐下了。
大客车继续前行,汪新压着嗓子问马魁:“他怎么换座了?”
马魁压低声音:“咱们已经暴露了。”
汪新有些不信地低声问:“他下车是在试咱们?”
马魁淡然道:“你说呢?他换座就是怕你坐过去。”
汪新自信地说:“也好,起码把贼叼住了,跑不了他!”
路面不平,大客车减速行驶,那人看似悠闲地闭着双眼,马魁和汪新却一刻也不敢放松地紧盯着。
大客车缓慢地驶过路面上凹陷的大坑,突然那人打开车窗纵身跳了出去。汪新迟愣了片刻,紧跟着跳了出去。
马魁急忙大喊:“停车!”
三人在原野上追逐着,眼看汪新就要追上那人,只见那人站住身,突然掏出枪:“你们再追,我就开枪了!”
汪新站住身,气喘吁吁地用手捂着腰间,注视着他。马魁举着双手说:“不要开枪,有话好说!”那人用枪指着汪新说:“哥们儿,要是缺钱,尽管说话,我保证不还价!”
“这位兄弟,你犯了什么案子,你自己清楚。我们两个人盯上你了,要是想跑,肯定是跑不了。眼下,你唯一的出路是立功,这样就能减刑,要是立了大功,那你在里面待不了几年,就自由了。”
那人情绪激动起来:“你少忽悠我,谁说我跑不了?你们再追,我就杀一个不赔,杀俩赚一个!”
马魁继续劝道:“那你就犯了杀人罪,是非死不可呀!我可是好心好意给你指了条活路,你还奔着死去吗?”
那人越发激动地叫嚷:“少说废话,你们今天要是放了我,咱们都能活!不然就同归于尽!”
汪新望着马魁,马魁举着双手摇摇头,那人见汪新和马魁没动,便擎着枪倒退着,趁机转身就跑。
马魁对汪新严肃地说:“我不让开枪,坚决不能开枪!”
汪新坚定地点点头:“我明白。”
马魁叮嘱道:“一定小心。”
师徒俩追着那人,到了一个小村子。
只见那人跑到一处民宅外,随即钻进了民宅。马魁和汪新见状,便从两侧包抄过去。马魁望着民宅,沉思片刻后,走到民宅门口,敲了敲门,没人答言。过了一会儿,民宅里传来孩子的啼哭声,只听那人大喊道:“孩子在我手上,你们别进来!”
汪新一听那人劫持了孩子,一时情急就要往里闯。马魁一把拦住他:“你不要命,孩子还要命呢!去盯后窗!”汪新听了师傅的话,飞速跑向后窗。
这时,一个扛着锄头的农民走了过来,盯着马魁,马魁问:“这是您家吗?”
“是啊,你是干啥的?”那农民说。
情况紧急,马魁简明扼要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这个人,他一听就急了,担心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也没法活了。马魁再三向他保证,孩子一定会平安无事,他才稳定了下来。
警察追凶事件引起了围观,小村子顿时热闹起来,当地刑警得知情况后也加入进来,和村长一起守在民宅外。
马魁向当地刑警和村长说明了情况,然后制定了策略和分工。村长负责将围观的村民说服离开,马魁、汪新和刑警们研究了策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逮捕犯罪嫌疑人。
马魁找到房主了解他们家住房的结构,并让汪新一一将细节画出来。汪新画好后,又与房主确认了一遍,马魁才对当地刑警说:“这样,你们在外面,我进去。”马魁说着,指着纸质平面图重新部署人员安排。
重新做了部署后,马魁走到门口对着屋内的嫌疑人喊话:“兄弟,你冷静点,有啥要求可以提出来,千万别伤着孩子。你这是小案子,可要出了人命,就是大案子!给自己留条后路。”嫌疑人对马魁喊道:“你们不许进来,我手里可有枪。”
听马魁以喊话的方式吸引嫌疑人的注意力,在后窗潜伏的汪新擎着枪,一点一点从窗口爬进民宅。他躲在门后,通过里屋衣柜上的镜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嫌疑人。
只见拿嫌疑人手里拿着枪,站在孩子身边,他不时地望向后窗,又不时地望向屋门口。汪新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蛰伏着,等待时机。
马魁持续向屋内喊话,吸引着嫌疑人的注意力。
马魁使尽浑身解数,嫌疑人根本不吃他那一套,越发地暴怒起来。良久,嫌疑人在屋里突然没有了动静。马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万一嫌疑人对孩子……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额头也渗出汗珠。情急之下,他猛地挥手敲击着窗户。忽闻砰的一声枪响,嫌疑人开枪将玻璃窗打得粉碎。得亏马魁躲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时迟那时快,汪新一个闪身到了嫌疑人身后,他转身时,汪新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脑门。另一只手反手抓住嫌疑人拿枪的手腕。嫌疑人疯狂地想要挣脱,但被汪新抓得死死的。嫌疑人恼羞成怒地扣动了扳机,与此同时汪新也果断地开了枪。
砰砰两声枪响,马魁猛地冲进屋子,震惊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嫌疑人躺在血泊中,额头上一个弹孔。汪新举着枪呆滞地站着,他身后墙上有个醒目的弹痕。马魁看着汪新问:“汪新,你没事吧?”汪新没说话,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一个当地刑警上前抱起吓坏了还在哭闹的孩子,紧跟着走了出去。
汪新提着枪,喘着粗气站在院子里。马魁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汪新收好枪,有些踉跄地走出了院子。马魁站在院里,望着汪新的背影沉思。
村供销社里,汪新给马燕打电话。电话那头,马燕对着嗞嗞啦啦有噪声的话筒喊:“喂,哪位?”
“我……”汪新声音低沉地说。“哦,你呀,你在哪儿呢?没跟我爸在一块啊?”马燕声音欢快地说道。汪新仍低沉地说:“在呢!”马燕调皮地说:“找我啥事儿啊?”汪新沉默着,此时的他心里五味杂陈,他多想马燕此时就在自己身边。沉默良久,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吞吞吐吐地说:“没事儿……就想听听你的声。”“我声音有啥好听的?这电话里嗞嗞啦啦的,听得也不真亮啊!你真没事儿?”马燕关心地问道。
“我和师傅在哈城呢!你有没有啥东西要买,给你捎回去。”汪新没回答马燕的问话,岔开了话题说道。“不用,我就在国营商店上班,我们这儿买不着的,哈城也买不着。你就这事儿啊?”马燕有些不放心地继续问。“嗯,就这事儿。”汪新欲言又止。马燕小嘴吧吧地对汪新一阵叮嘱,告诉他还在上班,便挂了电话。汪新拿着已经被马燕挂掉的电话,长长地出了口气。
打完电话从供销社里出来,汪新浑身瘫软一般,一屁股坐到石阶上。自己开枪击毙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倒地,血从他脑后流了一地的那一幕在脑海里不断地闪回……
马魁走了过来,看着汪新,也坐到石阶上。
汪新看着远处问:“师傅,做您的徒弟,我算合格不?”马魁没直接回答,却肯定地点了点头说:“百分之九十九的警察,一辈子也没机会开枪击毙犯人,你也算百里挑一了。”汪新笑了笑。马魁继续说道:“你还知道给家里报个平安,你爸没白养你这儿子。”汪新没回应马魁的话,他淡淡地笑了笑:“师傅,刚才惊着您了吧?都吓出眼泪了。”
马魁赶紧解释说:“那是眯眼睛了。”
“您敲窗户太是时候了!就是太危险,万一他要是打中您……现在想想都后怕。”汪新看着马魁,认真地说。马魁没接汪新的话,汪新有些动容地说:“师傅,谢谢您!”
马魁站起身,对汪新说:“咱们铁路公安今年的第一枪,让你小子给打了,打得好!不过呢,你小子也别嘚瑟。”汪新知道马魁接下来的老套路,他要被训了。在大巴车上暴露身份、不听指令跳窗追嫌疑人,这都是案件潜伏者的大忌。他深感自己阅历太少,仗着年轻气盛,枪法在地方拿了个第一就心高气傲的毛病,的确应该受到批评。所以,汪新主动向马魁认了错,马魁见汪新承认了不足,呵呵一笑说算是将功补过。汪新心里清楚,马魁在心里多多少少算是认可他了。
贩毒案件因嫌疑人被击毙暂时告一段落。返程的火车行驶着,马魁和汪新坐在临近过道的座位上闭目养神,师徒俩因前些日子跟进贩毒案高度紧张,累得够呛,一放松下来都睡着了。
俩人睡得正酣,忽听有乘客大喊:“他抢我东西,抓住他!”
马魁和汪新同时被惊醒,只见小温州慌慌张张地向马魁这边跑来,在经过马魁身边时,他伸腿把小温州绊了个大马趴。小温州趴在地上,拼命地啃着手里的馒头。
闻声而动的两个乘客按住小温州,汪新一看忙对马魁说:“马叔,这不是卖眼镜那孩子吗?”
小温州自顾自地啃着馒头,乘警小胡赶了过来,被抢乘客看到小胡,指着小温州说:“警察同志,这小子抢我吃的!”小胡望着小温州严肃地说:“你起来,跟我走!”
小温州从地上爬起来,看见了马魁和汪新,马魁扭过头,闭着眼。
他刚张了张嘴,就被小胡厉声制止:“看什么看,赶紧走!”
小温州被小胡连拉带拽地带走了,望着他们的背影,汪新低声说:“马叔……”汪新话还没说出口,就被马魁制止:“闭嘴!”
餐车内,小胡坐在桌前,小温州站在一旁啃着馒头。
“别吃了。”小胡说。
小温州赌气似的索性把剩下的馒头全塞进嘴里,喘了口气:“吃完了。”
“说说吧,怎么回事?”小胡一边做笔录一边问。
小温州一脸无奈和可怜样儿,向小胡说出了事情原委。
原来他是卖眼镜的,因为列车上有规定不让乘客在火车上私自兜售相关产品,所以被没收了。他没了收入来源,好几天没喝水吃饭的他实在是饿急了,便情不自禁地伸手抢了乘客的馒头。
小胡听完小温州的交代,对他做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正好马魁和汪新也来到餐车,小胡将小温州抢乘客馒头一事的前因后果向马魁作了汇报,并征求马魁的意见。汪新替小温州求了情,征得马魁同意后,在马魁的嘱咐下,汪新为小温州解决了返乡一路上的温饱问题。
小温州感激涕零地向马魁保证以后不再做投机倒把的事儿,并把仅剩的一副眼镜送给汪新,汪新说什么也不要。他提出用钱买下小温州的这副眼镜,小温州不愿意收汪新给的钱,俩人推来推去,最后汪新征求了马魁的意见,用一毛钱买下了眼镜。
汪新将蛤蟆镜戴给马魁看:“马叔,你看我,像不像麦克·哈里斯?”
“谁?”马魁不知所云地问。
汪新皱了皱眉说:“《大西洋底来的人》,您没看过?”
马魁不以为然地说:“大西洋底还有人?扯犊子呢!摘了!”随后指着汪新说:“警告你啊!这玩意只许下了班戴,敢上班戴这玩意,还跟上回一样。”
汪新悻悻地摘下眼镜。师徒俩默默地望着列车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