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鲸骑第十一章 小王爷

查看目录    直达底部

  金陵皇都。
 
  这里是大明王朝首善之地,本就有六朝基业,又经过开国数十年的积累,白日里诸行百业好不兴盛。
 
  但现在夕阳西下,家家吃过晚饭,就准备睡下来结束一天的疲惫了。
 
  内阁大学士周慎的轿子穿过街市,看着路两边的百姓早早将门户闭锁,心中不禁怅然。本朝祖皇爷鼎定天下后,在都城内并不禁夜行,直到燕王称帝后才开始宵禁。这燕王的雄才韬略实在不在祖皇爷之下,却因为两年前的一件意外之事而登上帝位,那件事的缘由到现在依然含糊不清。
 
  想到这里,一个危险的词就出现在周慎心头:得国不正。周慎赶忙摇头把这个危险的想法从心里抹去。
 
  这宵禁,难道不就是怕那些勾栏酒肆、寻常巷陌里,有无数双口耳在密谋叛逆么。
 
  在皇城门口换下轿子,周慎在几个宫人的接引下从甬道向内殿走去,刚刚迈着衰老的步子进了暖阁,便看见端坐在桌前的燕帝。
 
  这位巧得皇位的中年人拥有一把黑漆漆的长髯,此刻他身穿着明黄色便服,头戴网巾,正就着烛光审阅奏章,右手旁已然堆着许多批改好的折子。燕帝面色有点惨白,他见周慎进来了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奏章,只是抬手示意道:“待朕看完北地的急奏。”
 
  周慎还没从湿冷的初冬天气中缓和过来,不时拿袖子掩一掩口鼻——空气中仍有一丝腥气。
 
  说来也怪,就在三天前,三法司在城外凌迟了几个朝中要人,罪名是通倭谋反和私藏妖书,连几个家里有祖传免死铁券的也未能幸免,他们的宅邸也一并被抄,家眷奴仆处死的处死,发配的发配,一时间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杀几个人本属寻常,但自那之后,京城内竟然弥漫着一股鱼腥味,连着三日不散,便是一件奇事了。是以城内百姓一到天黑就关门不说,白天还拿桃枝柳条整日在门口抽打,说是要赶走什么邪祟之物。
 
  皇都中出现妖眚之事,必是帝王德行有亏。即使这燕帝得国——周慎这次没继续往下想那剩下两个字——但毕竟已稳坐基业两年,也算是得到了上天的认可吧。而现在突生妖乱,只可能和最近一件事有关——那便是燕帝迁都北平的决定。
 
  而这,也正是他此次特来觐见的目的。
 
  想到这里,周慎看了看愁眉紧锁的燕帝,略一沉吟,试探着问道:“莫不是军费又吃紧了?”
 
  听到这话,燕帝放下奏折:“哦?”
 
  有机会。周慎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脑子却还好使,更在朝中浸淫数十年,早已经熟知如何在帝王面前移花接木地提出诉求:“臣从兵部那里听说,鞑靼的阿鲁台刚刚宣誓,要起大军五十万,对我大明不轨。檄书已经发到蒙古诸部,不少部族蠢蠢欲动啊。”
 
  燕帝没有打断周慎的话,那他就能可以继续说下去,有了这第一步,周慎就要想办法把话引到第二步,第三步……
 
  “阿鲁台乃我大明北边的大患,在蒙古一代残部中威望极高,这一发兵,就算没有五十万,也必然会牵动整个北方的局势。我大明北方各卫所虽然兵员充足,但调动起来,粮草军饷实在不是小数目。只是现在……”
 
  “只是现在国库空虚?”燕帝听到这里,忽然开口打断了周慎的话,“我大明自祖皇爷立国以来,励精图治,四海升平,国库怎么会空虚呢?”
 
  周慎被燕帝问在那里,战战兢兢不敢答话。为何国库空虚,他当然知道,还不是先帝为了巡游四海大费周章,扩水师、搜灵船、造宝船,又在海上漂流十余年,将整个国库用空的?
 
  终于,周慎还是继续说了下去。
 
  “阿鲁台不过一个蛮子,也就是趁着冬天来抢抢东西,现在的国库里的钱粮还是可以支持的。但我大明现在可是有许多大事要做,这运河的疏浚、水师的重建、还有……,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微臣认为,相比于这些,有些事没那么紧急的,比如迁都北平之花费,可以暂时压下来,以便……”
 
  听到这个,燕帝从鼻子里“哼”出一声:“若不是为了迁都,朕为何要疏浚河道,重建北海水师?至于那个阿鲁台,若是他越要进犯,朕越要北迁示威呢?——怎么,你觉得朕的威严无法镇守国门?”
 
  周慎低下头:“这……老臣不敢。”到现在,他明白,自己的尝试已经失败了,不过他还不死心,“不过近日听说,京城内总是有一股妖气纵横,老臣以为,出于陛下安全的考虑,还是先在金陵坐定御驾为好。”
 
  燕帝听得有点不耐烦,他把奏折扔在桌上,站起身来走到桌前。周慎见他脸上阴云密布,也不敢乱动,只听到燕帝走到自己身边时说了句:“三天前那帮老臣,谋逆的谋逆,妖言的妖言,现在或诛或杀。但你想过他们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周慎摇头称自己不知,汗却已经湿透了后背。在他身后,几个小太监给燕帝披上了暖和的锦袍。
 
  “他们都劝过朕,劝朕不要迁都。”燕帝撂下这句话,便出了房门。
 
  燕帝离了暖阁,向径直紫禁城的里面走去,路上挥了挥手,让几个随身的小太监在原地等着不要过来,几个小太监很知道规矩的在那里低头站定了,看来这样的事并非一次两次。
 
  金陵紫禁城南边是诸卫、诸衙门,越往北就越是宫中禁地,只不过在奉先殿的一处偏殿,改建成一座寺庙模样。
 
  摆脱了这帮腐儒,燕帝的脚步加快了许多,很快就来到了这庙前。他进入庙中,只看到除了四根立柱外,中间是一个精巧的浑天仪,一个黑袍白须的僧人早已在那里等候。
 
  这僧人见到燕帝,便双手合十道:“算到陛下驾临,臣便在这里恭候了。”
 
  燕帝站定,便执起僧人的手道:“叛党现在已经除得差不多了,这还多亏了国师出手。”
 
  这僧人正是在皇帝面前如日中天的姚国师,号称黑衣宰相,他平常在宫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日看似静修祝祷,与殿前那些内阁无涉,其实是离燕帝最近的一个人。
 
  姚国师说话的时候,胸前的白胡子簌簌抖动:“人总要吞下自己所结的业果。那些人与妖邪结交久了,手中各个都有点妖术,还好老衲的神道司颇有几个精兵强将,这等鼠辈还是邪不压正。”
 
  “这朝廷里竟然渗透如此多妖人……哎,连金陵水师都不干净。想来先帝被妖人蛊惑,十余年在那南洋寻找什么佛岛,最后连自己的命都赔进去,还险些动了我大明的根基。若不是国师法眼,朕也不知道能否与他们对抗。”
 
  姚国师往层峦叠嶂的宫廷之外的北方望去,初生的几颗星星已经在天边闪耀。
 
  “北方的诸多星辰已经亮起,是需要一颗北极星来压阵了。皇上,你就是那颗救万民于水火的星。现在在金陵的通妖团伙大势已去,但还有不少残党在,而整个南洋的海洋和临海的地方,都还有他们罪恶的血脉,战斗还没有结束。迁都北平,是摆脱妖邪控制,进而斩除妖邪的关键一步,皇上,现在可不能懈怠啊。”
 
  “一灭叛党,二通漕运。朕已经按照国师的计划在推进了……”刚才还谈笑风生的燕帝现在捋了捋胡子,脸上略有了些难处。其实他在姚国师面前,何尝不会想起周慎等人的劝诫。
 
  “陛下有什么疑难,可说与臣听。”
 
  或许是姚国师的恳请过于热切,燕帝的缄口不言使得君臣二人陷入了一阵沉默。此时,庙外陛石下闪过一处矮小的身影,伏低着身子趴在地上。
 
  燕帝喝一声:“朱欢!怎么跑这儿来了?”
 
  那个小小身形定住了,原来是个十一二岁脸上稚气未脱的少年。
 
  燕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地上趴着的不是别人,正是燕帝的弟弟,宁王朱欢。自从燕帝进京后,他就一直在宫里呆着,等候重新封邑。
 
  姚国师也不下殿,和燕帝站在一起,居高临下地问道:“原来是宁王,怎么有心来臣的庵内玩耍?”
 
  宁王站起身来整整衣冠:“我……我在找一只哑鲁国进贡的‘飞虎’。”他穿着一身锦袍,气宇轩昂。燕帝有时觉得,他眉眼间和建文实在有一些相似。
 
  姚国师伸手指了指殿外的一个水缸,那巨大的铜缸竟然自行发出“嗡嗡”的浑厚鸣响。一只前后足间长着肉膜的飞鼠从缸沿转了一圈跑下,听话地钻进少年宁王的袖子。姚国师盯着他笑道:“鼯鼠五技而穷,何时竟号称飞虎了。”
 
  这“五技而穷”的评价是出自荀子的见解,说鼯鼠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于人。姚国师笑眯眯地说出这话,显然是在讽刺这位被收了封邑的小王爷。
 
  看宁王不服气的样子,燕帝抬抬手:“好了,回去吧。不要让朕在日落后见到你。”
 
  待朱欢走远了,燕帝才重新皱起眉头,继续刚才的话题:“叛党虽灭,疏浚漕运却才开始,迁都北平其余阻力仍不小,朕实难放心。”
 
  “陛下虽说对北平已是十分熟悉,但这座城市离九五至尊还差些什么东西。”
 
  “这正是朕的忧虑所在。”
 
  姚国师捻起手指掐算起来,只看得燕帝连连发愣。
 
  许久,姚国师睁眼道:“陛下不要着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疏浚漕运之事,上天自会派能人前来辅助,可解陛下之忧。而那缺了的东西,臣也已经有了着落,只待合适的时机。”
 
  君臣二人在庙里又盘算了许久,终于,燕帝似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转身离开了。
 
  姚国师目送燕帝走出去,接着朝殿内叫了声:“不周,广汉。”
 
  两个身着青色襦袍的男子从庙内的黑暗中走出来。他们见到姚国师,便单膝着地,把身子低低伏下,恭敬地听从姚国师安排。
 
  “把骑鲸商团的大掌柜铜雀叫来。还有,你们准备下,我们出一趟远门。”姚国师的声音在这深宫宝刹中显得空旷而悠远。
 
  宁王怀揣着唧唧叫的飞鼠,嘴里碎碎嘀咕着走在甬道上。所有的侍卫都被他甩在身后,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
 
  “你说我这个皇兄,我本来在外面好好地做个小王爷,他一定要把我拉到身边,走也不是,留又没意思,连一个死和尚也能欺负到我头上。哪里像你一样,跳来跳去的没人管。是不是,大鲁?”
 
  这个被起名为“大鲁”的飞鼠已经三两步爬到宁王肩头,直冲着他耳朵唧唧叫。
 
  宁王显然极高兴:“待我那皇兄搬到北京,我死也不跟去,让他给我一片靠海的封地,我们一起去南洋。”
 
  他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迎面走来一个黑黑瘦瘦的少年,约莫只比宁王大一两岁,后面跟着数个同样黑黑瘦瘦的女眷。黑瘦少年一见宁王,就高兴地道:“这种飞虎极难亲人,见了殿下倒是服服帖帖,可见是命里有缘。”
 
  原来这正是随王室前来进贡的哑鲁王子段阿剌沙,所谓“飞虎”的鼯鼠正是此国的林中特产。这会儿段阿剌沙结束了一天的访问,向燕帝进献了贡品,也得到了颇为丰厚的封赏,正打算在金吾卫查宵禁之前出宫,回到使臣们的驿馆。
 
  但段阿剌沙没想到,宁王一见到自己就道:“段阿剌沙,你来得正好。今天就不要走了。”
 
  “那可不行,违反了宵禁……而且这腥气……”段阿剌沙左右有些为难。
 
  他旁边一个太监赶紧拿拂尘挡住他的嘴:“使者乱说什么。”
 
  段阿剌沙自觉失言,刚刚一愣,眼前的宁王就上前一把扯下拂尘,太监吓得连连躬身。
 
  “本王替你做主,留你在我殿内休息就行,怕什么。”
 
  “好吧……就听殿下的。”段阿剌沙挥挥手,让众人先回驿站,那帮女眷显然失望至极,一个个随着太监们往城外方向去了。
 
  宁王寝殿,现下里更无第三人。段阿剌沙点亮寝殿内的诸多灯烛,不住打量这座与众不同的房间,它摆着各种四海进贡来的奇珍,贝壳珊瑚无计其数,甚至还有航海的模型。正中挂一张巨大的海图,上面用朱砂笔标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正秉烛夜观时,宁王拿着一个厚厚的折子,从身后转出来。宁王一看见段阿剌沙,倒是吓了一跳:“这一会儿功夫,你怎么脱成这样?”
 
  “这不是睡觉的地方吗?”段阿剌沙奇道。
 
  原来哑鲁国乃是南洋上岛国,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平常都只是拿着一块布裹在腰间,这段阿剌沙听说这是睡觉的地方,早就打了赤膊,露出一身紧实的肌肉和密密麻麻的三角纹身,宁王一见,还以为误闯了什么食人生番。
 
  “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宁王叹了口气,“你是不知道。如今偌大的紫禁城,也就我这里最安全,你要是在外面这样,那些太监侍卫,非把你抓起来。”
 
  “殿下不是有求于我嘛。”段阿剌沙看着宁王把折子放在桌上,那折子封皮是黄色,上下又有江崖海水的刺绣包边,显然是宫里上奏的奏折,只不过被这个小王爷拿来当记事的簿子;那折子里又夹塞了许多纸条,鼓鼓囊囊地成了一大本。
 
  宁王端坐桌旁,严肃地问道:“上次你来,我托你打听的那个人,下落如何?”
 
  “那个人啊还真不好打听,不过在我的努力下,终于有了线索,听说啊他最近到过蓬莱,和现在蓬莱主事的判官郎君人打了一个赌,说要去寻找一种什么宝藏。对了,现在人们都叫他小靖王。”
 
  “小靖王……”少年持重的宁王突然兴奋起来:“他这是继承了破军的名号啊!有出息,有出息。”
 
  “殿下认识他?据说他后来还在南洋和东海交界的地方,跟贪狼打过交道,之后就没了消息。”
 
  宁王不答,只是摊开折子,里面竟是张不小的海图:“你把所有他出现的地方填在这图里。”
 
  看着段阿剌沙配合地拿起笔,在海图上牵丝引线,宁王脸上还是忍不住浮现出喜悦之情:“我这个老侄儿,真是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灯灭火熄,大街上除了巡街的金吾卫和更夫,再也见不到半个人影,腥气似乎淡了几分,整个金陵陷入了沉睡。
 
  插入书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