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奇旅(故宫三部曲)第二章
第二章 声援武昌民众集会遭镇压 激情演讲石曾不幸受重伤
那是最混乱、最糟糕的年代,又是最有激情、最有希望的年代。
武昌起义的成功,敲响了清廷的丧钟。
京城民众和学生的声援抗议活动,更让清廷雪上加霜。虽然暂时把民众和学生的声援活动镇压下去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民众的思想被启蒙了,人们的希望被点燃了。从南方不断传来的革命军乘胜进军的消息,让清政府惊恐不安,束手无策。
京师大学堂。
夜幕下的校园,显得清冷而有些神秘。只见三三两两的学生陆续来到学生俱乐部。
俱乐部二楼有一间活动室,面积不大,没有对外的窗子,灯光很微弱。不多时这里便聚满了30多人,显得有些拥挤。
李石曾和沈兼士早早来到这里,两人一直在悄悄议论着什么。见学生来得差不多了,沈兼士便起身说道:
“同学们,请大家安静。今天请来一位我的朋友,现在就介绍给大家。”
李石曾随之站起,沈兼士接着介绍道:“这位先生叫李石曾。大家一定听说过中国留法第一人,他就是。”
李石曾礼貌地向学生们鞠躬,学生们热烈地鼓起掌来,并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他在法国留学,肯定是孙中山同盟会的。”
京师大学堂师生合影
“不一定,他是清政府派到国外去的。”
“他是来干吗的?”
“是给我们演讲吧?”
……
沈兼士示意大家安静:“今天,李先生给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消息。”
室内很快安静下来,学生们的眼光全部集中在李石曾身上。
李石曾直击主题道:“两天前,革命党在武昌组织起义,现在已经胜利光复武昌、汉阳和汉口三镇。”
话音刚落,现场一片惊讶,继而响起热烈掌声。
李石曾继续道:“同学们,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的巨大成功。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声援武昌,乘胜前进,摧毁君主专制制度彻底结束封建统治!”
李石曾简短的几句话就把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点燃起来,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采取行动,积极声援南方革命。
面对学生满腔激情,李石曾因势利导:“明天上午,北京民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声援集会活动,同学们愿意去参加吗?”
“愿意!”
“我们去游行!”
“我们都要去!”
“我们要与清廷做坚决斗争!”
见学生情绪如此高涨,沈兼士鼓励道:“你们不愧为先进学生、有志青年今晚,我们一起商量行动方案,明天我与你们一起去游行。”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应道:“好!好!”
沈兼士送走李石曾,又回来与李宗侗等几位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商量明天的行动计划,并嘱咐他们连夜回宿舍进行组织发动。
10月13日凌晨,寒意突然逼来。京师大学堂红楼后面的操场上,秋风萧瑟。操场高墙旁的梧桐树叶几天前还是一片片深绿,一夜之间便枯零了,不时地飘落到地上,又被风吹往四处,地面显得颇为脏乱,树枝上只剩寥寥数片的树叶,树干上的苔类植物枯萎后露出满身皱纹,阴郁而单调。
风渐渐地小了,熹微的晨光里,一小群一小群青年学生正络绎不绝地向操场右角边集合过来,不一会儿,就集聚了二三百人。人群中,李宗侗一边检查各班来的人数,一边不停地向操场口张望。当他看到沈兼士出现在不远处,便立即迎上前去:“沈老师,各班的人基本都到了,我们是不是现在就出发?”
沈兼士将李宗侗拉到一边,轻轻告诉他:“我刚刚看到学校的大门被关上了,又听到教务处通知今天上午召开师生大会,一定是走漏了风声。”
“那怎么办?”李宗侗急了。
沈兼士说:“看来有些麻烦。”
李宗侗看了看周围的学生说:“不怕!我带领大家冲出去!”
“别急!”沈兼士告诫道,“先稳住,现在情况还不明,不能盲目行动。我再回去看看,你们在这里候着。”
沈兼士正欲转身回去,发现远处有一帮人正往这里走来,仔细一看,竟是学堂总监督,身后还跟着一名清廷官员模样的人和几名教务处人员。
沈兼士一看势头不对,便拉着李宗侗走向人群之中,说:“我们先静观一下。”
总监督他们来到人群前站下,神情严肃。一教务处人员喊道:“大家静下来,听总监督讲话!”
总监督原地不动,开始训话:“同学们,你们听信谣言,无事生非,竟然聚集行动。”他停顿了一下,回头看了一下那位清廷官员,继续道,“此事朝廷昨晚便已获知,已做防范,并派学部官员冯瑞前来查办。”
人群中顿时躁动起来。李宗侗焦急地对沈兼士说:“肯定有人告密,怎么办?”
沈兼士示意李宗侗不要言语。
总监督提高嗓门道:“为正视听,下面请冯瑞先生讲话,大家鼓掌欢迎!”
现场鸦雀无声,没人鼓掌。
冯瑞向前一步,向学生们鞠躬,故作镇定地说道:“同学们,武昌事起,风闻很多。其实叛军作乱,乃革命党所为,难成气候,不日当可平定。至于各省有事之说,皆系谣传。各省官电均称安静,大家切勿受人煽动,做出不良举动。”
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肯定是骗人!”
“别信他讲的!”
“还不是掩耳盗铃!”
站在沈兼士身旁一位同学轻声地对另一名同学说:“昨天那人讲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沈兼士觉得必须出来澄清,否则学生会受此蒙蔽,影响今天的行动计划于是他大步走出人群,站到总监督面前说道:“总监督,请允许我说几句。”
“你是谁?”总督疑惑地问。
沈兼士沉着答道:“本人沈兼士,国文系教师。”
总监督狠狠地看着沈兼士:“看来,就是你在煽动学生,简直有失师道!
“我没有煽动学生,这是学生们的自觉行动。不过,我认为学生的行动是正确的,校方应当支持!”沈兼士毫无惧色。
“大胆,你给我退下去!”总监督怒目切齿,大动肝火。
沈兼士不甘示弱,上前一步道:“我决不退让!”然后转身对学生们大声说道:“同学们,我与大家说几句。”他的话立刻吸引了全场的人群。嘈杂的嗡嗡声一下子没有了,都仰起头望着这位英俊洒脱的青年教师。
“刚才这位冯瑞先生的话,完全是蒙骗大家。我从广州那边直接获知可靠消息,革命军于10日晚在武昌举旗起义,迅速占领楚望台,攻下总督署,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前天晚上、昨天早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亦先后起义,未经激烈战斗,就使汉阳、汉口光复。武昌起义已经获得胜利。”
闻此言,学生们热烈欢呼起来。
沈兼士更加激昂道:“武昌起义,势如破竹。全国各省,奋起相应。可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妄图逆历史潮流而动,派兵镇压起义部队,同时自欺欺人又欺骗民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年学生决不能袖手旁观,应迅速行动起来,声援武昌起义!”
学生们举手赞同,再次欢呼。总监督气得跺脚,怒斥道:“不许你胡言!然后对着学生命令道,“同学们切勿轻听浮言,致滋纷扰。务必遵守校规,不越校门一步,立即回教室上课!”
李宗侗再也按捺不住了,怒吼道:“我们决不会再听你的啦!”接着,高举着手在空中挥动:“同学们,大家冲出校门,去游行!去请愿!”
“我们游行去!”
“我们请愿去!”
学生们呼喊着激昂的口号,迅即向校门口冲去。
总监督一伙见势不妙,护着冯瑞气冲冲地离去。
李宗侗冲在最前面,带头拼命推搡着校门,另外几个学生也过来帮忙,很快就把校门推开了,学生们如潮水般涌了出去。
一名女生怔怔地望着李宗侗,既惶悚不安,又激动不已,“他真勇敢呀!”她一边想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这时,沈兼士走过她身边,发现她窘迫不安的神情,就对她点头问道:“你是哪个班的?去参加游行吗?”
“我是李宗侗一个班的,是他让我来的。”这位女生怯生生地说,“他冲到前面去了,把我搁在这里,我有点、有点害怕……”
“别害怕,我带你追他去。”沈兼士亲切地说道。
那女生有些犹豫,站在那里进退两难。
“喂!叔本,你还站在这里干啥?走,我们一起参加游行去!”一个黑黑瘦瘦、留着短发的女学生过来拉着易叔本的手,不由分说地将她拽进学生队伍之中。
一大早,天安门前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当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赶到这里时,集会已经开始。沈兼士带领他们在外围绕了半圈,从右侧进入集会的中心区,来到临时用木板搭起的讲台前。这时一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正在愤怒地挥手讲话:
“乡亲们,同胞们,这是千真万确的消息,革命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攻占了总督署,光复了整个武昌。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革命的高潮就要到啦!封建主义的丧钟敲响啦!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就要完蛋,清王朝终将灭亡!……”
清末的天安门
一位学生看着这男子似曾相识,便问身旁的李宗侗:“这不是昨天来校给我们讲话的李先生吗?”
“是的。”李宗侗鼓动说,“李先生是孙中山的战友,我们要跟着他参与到革命的激流中去!”
说着,李宗侗热血沸腾,他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推搡着他,不禁纵身一跃,跳上讲台:“五叔,能不能让我讲几句?”
李石曾转过身来,向李宗侗微微点了点头。
李宗侗心头激动地狂跳。他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民众,勇气倍增,高声说道:“我们是京师大学堂的学生。”然后振臂高呼,“我们坚决支持武昌革命起义!”
“我们坚决支持武昌革命起义!”
“打倒封建王朝!”
此起彼伏的口号声顿时震荡在紫禁城的上空。
易叔本站在人群中,远远望着领呼口号的李宗侗,很想跟着一起高呼,可不知怎的,声音被卡在喉咙口喊不出来。正当她不知所措时,她忽然发现李宗侗在远处向她招手,于是她似乎得到了一种力量,不再胆怯,不再犹豫,拼命地拨开人群,向讲台挤过去。
就在易叔本快要到达讲台的时候,远处传来狂啸的警笛声。李宗侗稍稍一怔,立即跳下讲台,拉住易叔本的手说:“别怕,跟着我。”
沈兼士随即跳上讲台,与一直站在讲台上的李石曾耳语了一番。
李石曾点着头,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眺望远方,然后又扫射了一下有些混乱的人群,用愤怒而深沉的声音讲道:“同胞们,我们在这里声援武昌革命,腐朽的清政府是决不会允许的,他们一定来干涉甚至镇压,但我们决不能屈服。我们要高举武昌起义的革命旗帜,与清政府做坚决的斗争,彻底推翻几千年来的封建黑暗统治,还我邦国,雪我国耻,建立新生而永久的共和政体,让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并峙于地球之上……”
“拥护共和政体!”
“打倒封建专制!”
激愤的、高昂的呼声打断了李石曾的讲话,而不远处一阵急剧的枪声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高呼着口号的人们震住了。
看着人们惊悸的样子,李石曾依然镇定地说道:“清政府已经从头到脚腐败透了,而革命的曙光已经照耀大地!”
又一阵砰砰的枪声呼啸起来。人群开始骚动,有的愤怒地喊着口号,有的四处观望,也有的开始乱跑起来。
“怎么办?宗侗,我们赶紧走吧。”易叔本听到枪声全身发抖。
“不,不能走!我去问一下沈老师,你在这里等着。”李宗侗便急着在混乱的人群中寻找沈兼士。易叔本站在那里更加害怕。
“看来清廷要镇压了。”沈兼士对李石曾说,“不能乱,也不能退。”
听沈兼士这么说,李石曾便挥手向人群高喊道:“不必惊慌,清廷的威胁吓不倒我们。让我们冲向紫禁城,向清政府请愿,与清政府斗争!”
人已经向四周散去很多,而经李石曾这么一鼓动,许多青年人又围聚在一起。李石曾、沈兼士跳下讲台,把大家组织起来,排着队伍,挽起臂膀李石曾跑到队伍的最前头,高喊着:“跟我冲过去!”
“你们站住!不许动!”
“你们已经被包围啦,如果再向前一步,我们就要开枪啦!”
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挡在前面,一位领头的声嘶力竭地喊着。
李石曾、沈兼士等毫不退却,继续带着队伍向前行进。
“砰——”随着一声枪响,李石曾被枪击中,右臂顿时鲜血直流。很多人立刻围过来,保护着他,并帮他包扎伤口。沈兼士扶起李石曾,消失在混乱的人群之中。
行进的队伍乱了,无法向前推进。
……
那是最混乱、最糟糕的年代,又是最有激情、最有希望的年代。
武昌起义的成功,敲响了清廷的丧钟。
京城民众和学生的声援抗议活动,更让清廷雪上加霜。虽然暂时把民众和学生的声援活动镇压下去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民众的思想被启蒙了人们的希望被点燃了。从南方不断传来的革命军乘胜进军的消息,让清政府惊恐不安,束手无策。
袁世凯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早年依靠淮军吴长庆,捐得同知衔,任朝鲜通商大臣。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道员衔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运动,却向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从而取得慈禧太后的宠信。光绪二十五年(1899)升任山东巡抚,勾结德国侵略者,残酷镇压义和团。光绪二十七年(1901)继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及练兵处会办大臣,以实行“新政”为名扩编北洋军为6镇,从此成为北洋军阀首领。
这时,美国驻华公使嘉庆恒向清廷提出建议:中国目前时局艰难,袁世凯可能对这个国家有很大的用处,把它引上正常的生活轨道,予以起用。各国驻华使节也把目光投向了掌握着雄厚军力的北洋军头目袁世凯,一致赞同美国公使的看法,纷纷向清廷施加压力,建议重用袁世凯。
袁世凯自载沣令其“回籍养疴”后,便在河南彰德的洹河北岸购买一座别墅改建成“洹上村”,还时常到不远处的百泉和苏门山垂钓,并将其“蓑笠垂钓图”刊载于杂志,似乎过着闲云野鹤般的退隐生活。而实则一直在窥测政治风云,时刻准备东山再起。
武昌起义发生的第二天,袁世凯便得到讯息,但他不动声色,静观其变。
蓑笠垂钓图
那天,正适逢他52岁寿辰,他照旧在“养寿园”内大摆酒宴,招待各方来宾。为增添喜庆气氛,还请来戏班子演戏,为大家饮酒助兴。就在大家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之时,袁世凯暗暗示意手下当众报告革命军在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众人相顾失色,满座皆惊。
袁世凯即命撤去酒宴,停止唱戏,并对在场的人说:“革命党已占武昌继而又挺进汉阳、再占领汉口,其志不小,殊不知星星之火,足可燎原啊!”
有人献媚说:“收拾局面,看来非袁大人莫属。”
袁闻之连忙制止,叫大家转换话题,只谈风花雪月,勿论国家大事。而心里却在想,时机已到。
在前线,载沣派出陆军大臣荫昌前往救援,然而,荫昌所率陆军大部分是袁世凯的北洋旧部,他们得到袁世凯的暗中授意,对荫昌阳奉阴违,消极对待,荫昌指挥不灵,致使前线节节败退。
清廷这边,与袁世凯有密切关系的内阁总理大臣等向载沣提请起用袁世凯,并以辞职相要挟,载沣本想抵住压力,无奈前方吃紧,而手中无兵可用无将可遣,最后不得不答应请袁世凯出山,便于10月14日清廷下诏补授袁为湖广总督,令其“督办剿抚事宜”。
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心中窃喜,终于等到了出山的机会,但他岂肯轻易任载沣召唤,再说,他对湖广总督之职并不满足,于是便与载沣玩起了太极拳有意在两天后上奏朝廷,首先表示“养疴乡里,未能放自驰驱。捧读诏书弥增感涕”,而后又借故拖延:“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去冬又牵及左臂时作剧痛,此系数年宿疾,急切难望痊愈。然气体随见衰颓,精神尚未昏瞀近自交秋骤空,又发痰喘作烧旧症,益以头眩心悸,里虑恍惚,虽非旦夕所能就痊,而究系表症,施治较旧恙为易。”
袁世凯进一言退一语,托病不就,分明是在与清廷讨价还价,抬高价码以满足其更高的政治欲望。
而此时,英法德美等国因担心在华投资利益受到损害,也向清廷施压,敦促重用袁世凯。清廷不得不听从各国公使的建议,又于10月27日,再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所有长江水师以及这次派出海陆各军均归袁世凯节制调遣。
看到这一命诏,袁世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体气不再衰颓,全身的毛病一下子全部好了,即率冯国璋、段祺瑞所属部队,开始反攻武汉。
黄兴率领起义军与清军在武汉展开激烈战斗,因双方力量悬殊太大,1月28日,受袁世凯指挥的清军旗开得胜,占领了汉口、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