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奇旅(故宫三部曲)第六章
第六章 革命党人暗杀良弼同归于尽 隆裕太后宣布退位清朝实亡
夜幕里,良弼与往常一样乘坐着一辆豪华马车,从衙门回到西四红罗厂住宅。
大门徐徐打开,里面很快出来几个仆人,麻利地把马车门打开,并赶紧上前扶良弼下车。
彭家珍三步并作两步快速来到良弼面前,趁良弼松懈,遂从怀中取出一颗小型炸弹,快速引爆。
只听得“轰”一声巨响,在场的人都倒在血泊之中……
袁世凯躲过一劫,魂飞魄散地回到家中。
从那天起,他就称病不上朝,再也不去宫中了,而是派人带着折子去宫中代奏。
一天,袁世凯又派人送来密奏,以更为激烈的语言劝太后立即宣布清廷退位。此时的隆裕太后整日惊悚恐惧,几天前袁世凯的一番话,把隆裕太后给吓昏了,她的耳畔老是回响着几句令人丧胆的话:法兰西、断头台、万人坑……但她还是不死心,连忙召集宗室亲贵,召开御前会议,共商面对危局的策略。
李符曾原来是不能参加此类会议的,但从上次求见太后以后,太后便嘱咐他也来参会,但符曾十分知趣,很少讲话。
御前会议一开始,隆裕太后就让太监宣读袁世凯的密奏:
“如今千钧一发,清室退位迫在眉睫,且无任何退路。睁眼看时局,海军尽失,天险已无,何能悉盼六镇诸军防卫京津?而革命军弓在弦上,士气高涨,势不可当。……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廉有孑遗也!切望太后三思,尽早议决,否则必将后患无穷,懊悔莫及!”
听完袁世凯的密奏,王公亲贵一个个惊慌失措,一时说不出话来。更让大家惊愕的是,袁世凯明显改变了立场。
半晌,恭王溥伟从惊呆中缓过气来,上前说道:“袁世凯一直信誓旦旦地忠于朝廷,口口声声反对共和,并发誓不辜负当今皇上与太后,怎么会突然改变态度呢?”
“我看这个袁胖子,城府极深,表面上忠心耿耿,骨子里奸诈得很,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肃王善耆愤愤道。
皇族良弼骂道:“现在袁世凯左右逢源,两头讨好,两边施压,从中渔利。这个人,就是曹操,明摆着是妄图篡位自立!
站在一旁的符曾也斗胆发言道:“据我所知,南北双方正在议和,既没谈妥,也没谈崩而袁世凯撇开北方代表唐绍仪,自己直接与南方电报商谈,然后突逼清室退位,这事颇为蹊跷。”
良弼
“蹊跷个啥?”皇族铁良道,“很清楚,袁世凯是出卖朝廷,图谋不轨,我们决不上他的当!”
“对!”
“我们岂能上袁世凯的当!”
王公亲贵们一片附和之声。这些人都是在紫禁城结成集团,反对清帝退位,反对与南方共和政府议和的宗社党人。
面对他们的怨骂之声,庆亲王、总理大臣奕劻站出来说:“请太后三思面对当今时局,清廷危在旦夕,只有审时度势,择时退位,才能保全皇室。”
溥伦赞同说:“我认为庆亲王言之有理,只有保全皇室,将来才有可能东山再起,匡复我大清。……”
溥伦的话还没有说完,王公亲贵们就猛烈抨击起来:
“袁世凯一再出卖朝廷,你们怎能与他一个鼻孔里出气?”
“这袁世凯就是当今的曹操、司马懿,欺君以毁朝廷,狐媚以取天下。”
“宁为瓦全,不为玉碎,我们决不能退让。”
“把我大清江山拱手相让,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万千子民,清帝决不能退位!”
“谁再提退位二字,就要对他千刀万剐!”
……
奕劻、溥伦遭到辱骂后沉默不语,太后也没了主张,一言不发。最后只好喝令大家不再吵闹,全都退下。
天要塌了!
裕隆太后夜不能寐,精神几近崩溃。她预感大厦将倾,但无回天之力。熬到天明,她又通知王公亲贵继续召开御前会议。
不知奕劻是不敢来还是不想来,没有参加。
隆裕太后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们都说实话,君主好还是共和好?”
“当然是君主好!”
“君主不变,没有主张共和的道理。”
王公亲贵们随声附和,不再有不同的意见。太后见溥伦不表态,问他道:“溥伦,你为何不发表意见?”
溥伦胆怯道:“还是君主好。”
“你昨天不是赞成退位的吗?”太后并无责备的意思。
溥伦轻声应道:“我不赞成共和了。”
溥伟上前说道:“溥伦是听了奕劻的蛊惑。”
善耆跪地,泪流满面地说:“务请太后坚持圣断,切勿被奕劻之流所迷惑。”
太后叹着气说:“我何尝要什么共和,都是袁世凯说的,说革命党太厉害了,有枪、有炮、有军饷,咱们没有,打不了仗!”
溥伟说:“我们也可以找外国人帮助嘛。”
太后说:“我也问过他们,可他们给我回话,说外国人说了,摄政王退位,他们才肯帮忙!”
“摄政王不是退了吗?”溥伟大声地说,“外国人为什么还不帮忙?他们分明是欺君罔上!”
李符曾接口说:“太后以后别听袁世凯他们的。”
“可他们说什么法兰西,还有断头台,要是真的这样,我别无顾虑,可这皇上才6岁呀,这怎么办呀?”太后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
溥伟说:“乱党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有军饷,就会有忠臣去把他们的头砍下来!”
载泽说:“冯国璋不是说过,发三个月的饷,他就能打败革命党!”
“哪里还有钱啊!”太后摇头,痛苦地说,“内帑都给袁世凯要走了,我真的没钱了!”
“这个姓袁的,钱拿去了不出兵打叛军,反而来逼清室退位,真不是个东西!”溥伟骂道。
隆裕皇太后在紫禁城旧照
大家愤愤然,但都没有了办法。过了好长一会儿,溥伟口气软了一下,跪倒在太后面前说道:“太后,天无绝人之路,我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知能说否?”
太后说:“事到如今,死马当作活马医,你有什么办法,尽管说来。”
“太后,想当年,日本帝后用珠宝首饰赏给军队。”溥伟停顿一下说,“千年中华国宝都在我皇宫,何不拿出一部分卖了,权作军饷,换取我大清江山不倒。”
“这倒是个好主意,我赞成!”善耆说。
太后一听,连连摇头:“这万万不可,这些都是祖宗留下的财富,我不能作这个孽啊!”太后的声音越来越小,“金银珠宝倒是有些,可这能抵挡多少呢?再说……”
溥伟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有了军饷就可以胜。”
“胜了固然好,假如败了呢?财产没了,优待条件也没了,我这孤儿寡母的,这怎么办呢?”太后泣不成声。
大家愣了,优待条件是南北双方在和谈时共同向清室提出的,如果开启战事,自然化为泡影。但溥伟还是恨恨地说:“优待条件完全是骗人的玩意儿。大家都听说过‘迎闯王、不纳粮’的话吧,都是骗人的,这优待条件也是!”
“如果真有个优待条件,起码大家还有个活法。”太后说着又擦起了眼泪。
溥伟动情地给太后叩头:“太后千万不可啊,以朝廷之尊而受臣民优待,岂不是贻笑列邦、遗恨千古、有辱祖宗吗?”溥伟站起,抱拳请战:“太后,还是想方设法筹集军饷,与乱军开战!”
“要打仗,光一个冯国璋也不行呀!”太后没有信心,问载涛道:“你是负责训练禁卫军的,你说,咱们的兵,究竟能打仗吗?”
载涛叩头答道:“奴才练过兵,但没打过仗,实在不知道。”
太后无言以对。此时,早已投附袁世凯的总管太监小德张,看时机已到,叩请道:“太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假如不早些答复,恐怕连优待条件也难保了。”
太监这话居然也没有人出来反驳了。主战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沉默。
第二次御前会议,又这样无果而终。
暗杀袁世凯的行动失败后,特别是三位京津同盟会的同人被杀,使李石曾陷入极度的悲愤之中。这些天,他一直待在义兴局里没有回家,计算着下步计划。一天晚上,彭家珍悄悄来到义兴局,不一会儿,沈兼士、李宗侗也过来了。
彭家珍告诉李石曾,现在城里到处在传播,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要对革命党采取恐怖报复行动。他建议,先下手为强,干掉良弼!
良弼是李鸿藻的至交,李石曾从小就认识他,并对他的正直有些好感听彭家珍说要干掉良弼,一时下不了这个决心。而真正让李石曾难以决断的是担心再次轻举妄动,重蹈杨禹昌他们的覆辙,牺牲太大了。于是他对彭家珍说“干掉良弼并不那么容易,再说也许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现在问题的症结还是在袁世凯身上。”
彭家珍说:“现在袁世凯不再出府,无法下手,而良弼却到处活动,容易得手。虽然干掉良弼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至少可以压压宗社党的狂妄势头。
沈兼士说:“这倒可以增加临时政府在议和时的底气。”
“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彭家珍说,“我这样做,恰恰是为断了议和的念头同时也是为了不让袁世凯在议和中捞政治资本。”
李石曾说:“上次暗杀袁世凯,已经打草惊蛇,现在清廷方面加强了防范要采取暗杀行动难上加难,而且危险更大。”
“我倒有个办法。”李宗侗突然冒出一句。
李石曾摆了摆手:“今天就不谈这事了,容我再作考虑。”
李宗侗还想往下说,李石曾阻止道:“你们先走吧,我与兼士还有一些事要谈。”
彭家珍、李宗侗从义兴局出来后,一前一后默默地走着。
“我们能找个地方一起聊聊吗?”彭家珍赶上几步轻轻问道。
李宗侗点了点头,跟着彭家珍来到了一家小饭馆。刚坐下,彭家珍就问李宗侗:“年轻人,你能把你的办法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李宗侗又疑惑道,“不过,我五叔不同意的。”
“五叔?”彭家珍也疑惑起来。
李宗侗说:“李会长就是我的五叔啊。”
“那样更好了,小伙子,你能把你的办法告诉我吗?”彭家珍急切地问。
“这,……”李宗侗有点犹豫。
彭家珍说:“李会长也不是不同意我的计划,只是担心重蹈上次杨禹昌他们的覆辙。而关键是有没有确保成功的办法。”
“办法倒是有。”李宗侗说。
“好!”彭家珍高兴地说,“不过,在你告诉我办法之前,我应该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你的学长,前几年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回到天津。我愤恨这个黑暗的社会,愤恨这个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所以,我加入了李石曾先生的京津同盟会。哦,对了,你是会员吗?”
李宗侗摇了摇头。
彭家珍热情地说:“我介绍你加入吧!”
李宗侗说:“沈兼士老师已经为我向我五叔推荐了。不过他还没表态。”
“当然不会立即同意,他一定要考验考验你啊!”彭家珍有意将“考验”两字说得很重。
“考验?还要考验?”李宗侗不解地问。
彭家珍一本正经道:“当然要考验。虽然你们是叔侄,但在革命组织里是不讲亲戚关系的。加入革命组织都要经过革命考验的。”
李宗侗问:“革命考验怎么个考法?”
彭家珍说:“就是参加革命活动呗!”
“我参加过了呀,上次到天安门游行,我就去了。”
“这很好,不过,光参加一两次还不行,要多参加,还要参加更激烈的行动。”
“上次参加游行都发生流血了哩!”
“那是清政府制造的流血事件,现在我们也要让他们流点血。”
“你指的是干掉良弼吗?”
“我就是说的这个。”
李宗侗又有些疑虑:“刚才我五叔不是不太赞成这样做吗?”
“这就叫考验。”彭家珍秘密地说,“他是在考验咱们哪,看咱们有没有胆量有没有办法。”
“哦,原来是这样啊!”李宗侗被彭家珍一点拨,茅塞顿开。
彭家珍凑近李宗侗的耳旁说:“我们一起干吧!”
李宗侗点着头说:“我有一个同学,就住在良弼家的不远处。她告诉我良弼的情况,我才知道了这个人。今天,你说要干掉良弼,我就立即想到了办法。
李宗侗正要往下说,外面又来了几个人,挨着他们坐下点菜吃饭。彭家珍只好示意李宗侗不要说。两人草草地吃了点饭,就离开了这个小饭店。
入冬的北京,天总是黑得特别早。
夜幕里,良弼与往常一样乘坐着一辆豪华马车,从衙门回到西四红罗厂住宅。
大门徐徐打开,里面很快出来几个仆人,麻利地把马车门打开,并赶紧上前扶良弼下车。
就在这时,彭家珍穿着标统的服装,也乘坐一辆马车来到良宅门外,他迅即跳下车,跑向良弼,仆人们颇为惊慌,急急上前拦住彭家珍,问有何事彭家珍答道:“我受奉天标统崇恭之命前来报告紧急军情。”说着上前出示他预先印制好的崇恭名刺。
良弼一听是自己朋友派来的人,便对仆人说:“快快让他过来!”
彭家珍三步并作两步快速来到良弼面前趁良弼松懈,遂从怀中取出一颗小型炸弹,快速引爆。
只听得“轰”一声巨响,在场的人都倒在血泊之中……
彭家珍
原来,那天从小饭店出来后,李宗侗告诉彭家珍,他从他的同学易叔本那里听说良弼的住所,而且早出晚归的时间也很有规律。于是两人便商量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看着眼前的一幕,站在不远处的李宗侗惊呆了,他没想到彭家珍竟用牺牲自己的方法暗杀良弼。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他要求与彭家珍一起坐马车前往时,被彭拒绝了。
当听到警车呼呼过来时,李宗侗才惊醒过来,便迅即向胡同的另一头跑去。跑出不多远,看到易叔本躲在那里焦急地等他,便拉着她,很快消失在蒙蒙的夜色之中。
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京城爆炸式地传播开来:
宗社党的党首良弼被人用炸弹炸死了。
怎么炸死的,被谁炸死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最多的说法是在他家门口被革命党炸死的,革命党人当场毙命,而良弼被炸掉了左腿,第二天在医院里死了。也有传说,良弼炸后被急送医院救治,幸无生命危险,可他在喝了中医送来的药汤后,竟中毒身亡,而这名中医是袁世凯派来的……至于具体的细节和死因谁也说不清楚。
良弼被炸死的消息,把北京城搅得风声鹤唳,更让清廷上下大为惊骇。尤其是那些反对退位和反对共和的人,一个个吓破了胆,纷纷逃离北京,躲到德国人占领的青岛和日本人占领的旅顺。
暗杀往往是让历史拐弯的契机。善于抓住时机的袁世凯在良弼炸死后,马上指示段祺瑞反戈一击,通电朝廷,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几千名将领也联名致书清廷王公亲贵,要求他们交出资财,离开紫禁城,否则将面临杀身之祸。
1912年2月12日,一场大雪将整个北京城封得严严实实。紫禁城落叶飘零,养心殿寒气肃杀。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后庭西部。该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意思是涵养天性。这里自18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近200年间,一直是君主专制的政务决策地。自雍正皇帝开始,便成为皇帝日常起居和理政所在,以后历代皇帝都以此为寝宫,小皇帝溥仪也不例外。
殿内大堂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大匾之下,设皇帝的红木龙椅宝座,座前为楠木黄缎案桌。
殿内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处。殿内西侧的“西暖阁”,是皇帝批奏折、读书、与大臣密谈之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御匾“勤政亲贤”。殿前的抱厦中安放着香炉,每天清晨,清帝都是在燎燃的香雾中开始一天的政务。
今天香雾还是像往日一样缭绕在养心殿,隆裕在正中御座落座,溥仪坐旁边一把椅子上。一切礼仪照样进行。礼仪毕,隆裕太后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宣诏吧!”于是,清王朝颁发了由张謇撰写的最后一道诏书: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诏书宣读完毕,王公大臣个个捶胸顿足,抱头痛哭。
领衔大臣走前一步说道:“总理袁世凯受惊身体欠安,未能亲自见驾,派胡惟德带各国务大臣到宫内给太后请安,给皇上请安。”
隆裕太后擦掉眼泪,说道:“袁世凯世受皇恩,把局面应付到今天,为国家为皇帝也算是尽了力。南北议和,能让南方答应优待条件实属不易。我与皇上承天命、怜百姓,为使国家早日得到统一,为使百姓早日得到安顿,今天把国家大权交出来,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建立共和政府。”
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隆裕说着,慢慢起身,把诏书递给胡惟德,又说道:“你告诉袁世凯,一切都由他去担当吧!”
胡惟德毕恭毕敬地走到隆裕座前,行三鞠躬礼,然后双手接过诏书,躬身退后一步安慰道:“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社稷,顾全百姓,才有今日之大局情势。袁世凯和群臣身受隆恩,心知肚明,定当为国家效力,为皇室承担,决不辜负太后一片慈衷善意。如今,优待皇室条件已经确定,五族共和就将实现。敬祈太后保重,皇上安康!”
隆裕微微点头作答,然后拉着吓呆了的溥仪,黯然离开宝座。
站在那里像木头一样的符曾,目睹这一切,百感交集,痛彻心肺。
……
就这样,建立了267年的大清帝国,不,在中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永远地落幕了。
众大臣与侍卫武官鱼贯走出养心殿,登上马车,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而去。
外交大楼戒备森严,岗哨林立。各级武官排列在大厅两边,威武肃穆。
袁世凯在里面客厅等待,神情自若。当有人进来报告胡惟德等大臣已到达大厅,袁世凯霍地站起,整了整衣冠,迫不及待地迎了出来。
胡惟德双手捧起诏书,袁世凯先向诏书鞠躬,后接过诏书。
胡惟德转达了隆裕的话,袁世凯淡然道:“是。”接着面带微笑,向众大臣和颜悦色道,“今天是个特殊的时刻,大家辛苦了,到里面歇息吧!”
大家随即松弛下来,互相谦让着进入后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