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奇旅(故宫三部曲)第九章

查看目录    直达底部

  第九章 费尽周折故宫宝物抵沪存入法租界 消除疑虑举行新闻发布舌战乾清宫
 
  新闻发布会在乾清宫举行。
 
  乾清宫在明代和清初是皇帝的寝宫,为后廷最高最大的一座宫殿。宫外丹陛露台上陈放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和宝鼎。在丹墀阶前,东西各有一座小金殿,东为“江山”,西为“社稷”。殿内上方挂顺治御笔四字大匾“正大光明”。
 
  两个星期后,宋子文总算回到了南京。
 
  吴瀛在宋子文回来的第二天一早便赶到了宋公馆。
 
  坐落在鸡笼山北极阁的宋公馆是一座三层楼的西洋式建筑,底层用毛石砌造,宛如欧洲中世纪的古堡;上面两层为砖砌墙壁,壁面呈淡黄色,凹凸不平,很有立体感;屋顶为不对称的“人”字形,仿佛是用茅草盖成,颇有农舍风味,顶上有长方形壁炉烟囱,十分醒目,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
 
  吴瀛见时间还早,便信步观赏了一番气象万千的鸡笼山。
 
  他立于北极阁之巅,六朝古都的精华尽收眼底:近处是金碧辉煌的古刹鸡鸣寺,脚下是烟波浩淼的玄武湖;极目远眺,巍巍钟山隔岸相峙,明城墙蜿蜒环绕,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饱览江山胜景,忧怀国运维艰,吴瀛唏嘘不已。
 
  时近八点,吴瀛从设在西北面的入口处进入了会客室。佣人拿了吴瀛的名片先递进去,吴瀛则坐下边等待边欣赏起室内的环境来。
 
  室内装饰富丽堂皇,摆设各不相同,既有西式布置,又有中式陈设,但都十分考究。与林森的官邸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更有特色的是,房屋的顶部采用喷灯工艺建成,一道道横梁看似木头,实则是用水泥精雕细琢而成,这在当时的国内显得很是稀罕。
 
  快到九点,宋子文出来接待,立在房门口就问吴瀛:“来几天了?都运了些什么东西过来,还顺利吧?”
 
  “我来了差不多两个星期,”吴瀛向宋子文作详细的汇报,“这次经挑选的南迁文物,总共有6066箱;2月5日运出的第一批文物有2118箱,以珍贵文献、档案珍本和书画为主,包括全套《四库全书》。我们在路上走了四天,9日下午到达下关站,车和文物滞留在那边整整两个星期了!”
 
  宋子文公馆
 
  宋子文
 
  “哦?怎么回事呢?”宋子文看出吴瀛的焦虑神情,也有些不解。
 
  “到了南京,我们忽然得知,中政会决定将文物改运洛阳和西安。经联系,那里却都没有地方可以存放。于是一筹莫展,耽搁在南京。”吴瀛如实道来。
 
  “这是谁的主意?”宋子文明显不快,“如此轻率!”
 
  “听说是张继提议的,他说运放到上海的租界是国耻,大家许是怕担罪名,也就通过了。”
 
  “张继,又是这个张继。他早就放此风声,我认为毫无道理。只要国宝安全,放在租界有何不可?让古物有个安全去处,这是关键!”
 
  吴瀛顺水推舟:“要是按宋院长的意见办就好了。现在上面要把文献馆的东西存在南京,是权宜之计,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难的是,我和褚民谊找了几处地方,都得不到落实。”
 
  “下关那边安全吗?”宋子文追问。
 
  吴瀛说:“我从军政部借了500名兵士在那边看守着,倒没出什么情况。不过,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看守费用高不说,更担心的是文物的安全,怕受损害。所以急等院长关心过问。”
 
  宋子文问吴瀛:“你的意见呢,怎么处置这件事为好?”
 
  吴瀛直言坦陈:“自然只有照原案运沪!那才是妥当的!”
 
  “好!”宋子文沉吟片刻,“请你明天上午九点钟再来一次。”
 
  吴瀛预感到有了希望,第二天上午按时到达宋公馆。这次没有让吴瀛等太久,宋子文马上见了他。
 
  “我昨天晚上临时召集了一个中政会议,决定故宫文物照旧运沪!”
 
  “太好了!谢谢院长!”吴瀛喜出望外,“这样就好,减少很多麻烦。”
 
  “麻烦还是有的,”宋子文接着说,“怎么运过去,有没有想好啊?”
 
  不等吴瀛回答,宋子文说:“我都给你们想好了。让招商局专门放一只轮船送你们。不许卖一张客票,专运国宝,确保安全!”
 
  “那我马上回去安排!”吴瀛欲起身告辞。
 
  “不要急嘛,听我把话说完。”宋子文继续关照,“我派刘鸿生帮你料理,这人办事牢靠,你尽可放心。上海那边,上岸、脚夫、库房,我已令他们一一打好招呼,你们过去自然有人接洽。”
 
  “院长安排如此周到、妥帖。谢谢,谢谢了!”吴瀛起身连连鞠躬。
 
  宋子文摆了摆手说:“要说谢,得谢谢你们。你们为了保护国家文物,不辞劳倦啊!”
 
  说着,宋子文把吴瀛送出门。
 
  吴瀛痛快极了。一来问题得到解决,二来张继没有得逞。他立即去行政院拜访了刘鸿生,又与他一同去招商局接洽。由于宋子文的悉心安排,一切非常顺当。
 
  三天后,列车上所有的箱子都搬运到了“江大”轮上。
 
  这是一条破旧不堪的“老太爷船”,照理说是不许售票载客的,但吴瀛上船后发现有许多客人。他让那志良他们去找船长交涉,而捞了好处的船长避而不见。为了不再延误运输,大家只好息事宁人,“江大”轮离港出发。
 
  江面上风平浪静,来往船只也不多,但因为船上有众多乘客,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不敢掉以轻心,日夜在船上巡视。晚上在船舱里居然发现有人点着洋烛打麻将,制止时少不了一番口舌,也算是一场小风波。
 
  本来南京到上海的水路行程二天即到,而这条“老太爷船”却慢腾腾地航行了三天。好在抵达上海后一切顺利,上海方面已做好迎接准备。在刘鸿生的周全协调下,文物箱当天全部运进法租界,存进了一座天主教堂的库房。
 
  吴瀛他们如释重负,兴奋至极,立即电告北平。
 
  北平故宫博物院方面得知此消息十分高兴。万事开头难,第一批文物安全抵达目的地,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安排运送。
 
  其实,自从第一批文物离开北平,故宫博物院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周肇祥遭捕后7天即被放出。他虽然没有以前那样嚣张,但还是四处活动,继续竭力反对和阻挠文物外迁,并散布各种谣言,说故宫文物一出北平就遭土匪抢劫,损失无数。
 
  舆论压力也很大,前来故宫要求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为了明正视听,易培基与马衡商量,干脆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在乾清宫举行。
 
  乾清宫在明代和清初是皇帝的寝宫,为后廷最高最大的一座宫殿。宫外丹陛露台上陈放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和宝鼎。在丹墀阶前,东西各有一座小金殿,东为“江山”,西为“社稷”。殿内上方挂顺治御笔四字大匾“正大光明”。正中是一块方形平台,设有金漆雕龙宝座和屏风,上面镌刻着康熙皇帝集录的《尚书》、《诗经》、《周易》名句。
 
  易培基之所以决定把新闻发布会会场放在乾清宫,除了这里空间大、容纳的人多以外,也是借“正大光明”的匾额来表示文物外迁乃光明正大之举。
 
  乾清宫
 
  新闻发布会的主席台设在丹陛左侧,东西向摆有条椅。北平几乎所有报纸、电台都派记者前来。周若思与新来故宫工作的几个人一道忙前忙后,热情接待。
 
  易培基、马衡、吴瀛在主席台就座。易培基主持,他在对各位记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后说:“自本院决定故宫文物外迁以来,尤其是第一批文物运出北平之后,社会各界广为关注,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赞同支持者有之,反对质疑者有之,准确传播者有之,造谣惑众者亦有之。为说明事实,消除疑虑,本院特在此召开新闻发布会,敬请各位提问。”
 
  《中央日报》记者首先提问:“现在北平民众最为关心的是,在第一批文物外迁过程中是否遭遇土匪抢劫,文物损失情况如何?”
 
  易培基说:“在回答您的问题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坐在我左边的这位先生,他叫吴瀛,是本院秘书,也是第一批故宫文物外迁的总押运官。他昨天刚从上海返回北平,下面就请吴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吴瀛起立鞠躬,开始回答记者问题:“运载第一批故宫文物的列车原计划在徐州稍作停留、补足煤油。当列车到达徐州火车站附近减速后,确实遭到了土匪的袭击。但因为我们发现及时,护送文物的军警果断开枪,土匪很快被击溃。事后查看,共打死土匪7名,击伤者无法统计。车上文物未受丝毫损失,根本不是外界所谣传的被抢劫无数文物。现在这批文物已安抵上海,存入库房。请大家放心。”
 
  “请问吴先生,文物存放在上海什么地方?”《新新报》的一位记者问道。
 
  吴瀛礼貌地答道:“文物存放的具体地址,乃属保密范围,恕不奉告,敬请谅之。”
 
  “我是《顺天时报》的记者,我们知道马衡先生是这次文物外迁的倡议者和执行者,我想请问马衡先生,有消息说,第一批故宫外迁文物已存入法租界。请问,此消息确切吗?再问,将中国文物存在外国领地合适吗?”
 
  发问者正是名义上供职于《顺天时报》的日本间谍金花玉。天津铁路引爆计划失败后,本田喜多与金花玉受到了本庄繁的严厉斥责,本田喜多被降职。原本想借机大展拳脚、平步青云的本田喜多因此颇为沮丧,相反金花玉却更加积极,一心要建立“奇功”,好让关东军司令部对她另眼相看。因此,一得到故宫博物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金花玉便拉着本田喜多前来,一则趁机探探博物院的口风,二则想借此搬弄是非、误导舆论,叫故宫博物院方面难堪。
 
  果然,金花玉锋芒毕露的问话令新闻发布会现场出现躁动。
 
  记者们窃窃私语之时,马衡把麦克风移至跟前,沉着地应对金花玉的发难:
 
  “看来,《顺天时报》对我马衡颇为了解;而我,也看过贵报许多关于故宫文物的报道和评论。我先回答你提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刚才吴瀛先生已经解释过了,文物存放地址属于保密范畴,无可奉告。既然第一个问题不成立,那么与之相关的问题照例就无须回答。但我觉得你提了两个问题,一个不回答,显得对你不够重视,这样吧,我来回答一下你提的第二个问题。你问,故宫文物存放在国外领地是否合适。这话不太确切,租界与外国领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其一。其二,在国难当头、文物面临劫难的时候,将之存放于何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安全,是否能够防止落入强盗之手!我曾在贵报读到过一篇日本人写的文章,他说,在当今一片混乱的时局下,中国的文物包括故宫里的国宝,由日本人来守护,或运至日本代为保管,最为妥当。”
 
  说到此,下面的记者们纷纷议论起来,并将鄙夷的目光投向金花玉。马衡有意停顿了一会儿,继而道:“请问,中国当今混乱的时局是谁造成的?还不是日寇一手造成的吗?混乱之后,他们居然又要让中国文物由他们来守护,企图浑水摸鱼,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什么?更为荒唐的是,他们竟恬不知耻地叫嚣,要把中国文物运至日本。请问,难道中国文物放在中国不合适,只有放到日本去才合适吗?简直是强盗逻辑!”
 
  马衡的慷慨陈词掷地有声,赢得了在场记者的一片掌声。有人给易培基递上一张纸条,展开看后他即与马衡耳语。马衡点了点头,说:“刚才提问的那位记者,请问你身边的先生也是你的同仁吗?敢问,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大家纷纷回过头去,将目光集中到金花玉身边的本田喜多身上。感觉现场气氛对他们很不利的本田喜多心中正怯,被易培基这么一问,显得十分紧张。
 
  “他是什么人?”有记者站起来责问金花玉。
 
  “你们是什么人!?”又有人厉声发问金花玉和本田喜多他们两个。
 
  本田喜多硬着头皮回答:“我是‘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的,我们和《顺天时报》有良好的合作。”
 
  易培基拍案而起,怒斥道:“什么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彻头彻尾的日本情报组织、特务机关!什么《顺天时报》?你们是逆势而动、赤裸裸的汉奸报纸!你们这些无耻的东西,给我滚出去!”
 
  顿时会场上发出一片愤怒的声讨,场内的记者站起来高呼:
 
  “滚出去!”
 
  “滚出故宫!”
 
  “滚出中国去!”
 
  本田喜多见势不妙,拽上金花玉,狼狈地逃了出去。
 
  这一切,在场的赵光希都看在眼里。
 
  这次新闻发布会极其成功,其后北平的报纸、电台对故宫文物外迁给予了正面报道和积极评价,舆论逐渐向支持故宫决策的方向转变,社会上的各种议论和阻力也明显减少。
 
  然而,墙外风欲止,墙内雨又来。张继分运西安的议案被宋子文推翻之后,眼巴巴地看着即将由他支配的经费泡了汤。他疑心是易培基、李宗侗他们从中作梗,心生怨恨,便指使夫人崔振华经常到院里找茬,还放出风声,要给易培基、李宗侗好看。
 
  说起来易培基与张继早有积怨。张继在“清室善后委员会”任监察员时,与委员长李石曾关系不太融洽,而易培基与李石曾交往密切,引起张继不满。1929年2月6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推选易培基为院长,张继为副院长,而易培基坚决不同意任命张继。个中原因,与张继夫人崔振华有关。
 
  崔振华的来头不小,她是华侨,曾出钱赞助过辛亥革命。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时,有人提出不吸收女党员当委员,她便带着妹妹来到广东,与孙中山先生大吵一架,后来孙中山先生让了步,让她当上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崔振华在家里也是“太上皇”,而张继又特别“惧内”。别看他在外指手画脚,对内却是言听计从。崔振华总想对故宫的事情插一杠子,易培基也就看不惯、瞧不起被老婆当枪使的张继,经常批评他诸多事情上的无原则。
 
  崔振华一度想要介绍一人到故宫工作,秘书长李宗侗觉得此人不合适,没有同意。崔振华与李宗侗争吵无果,就去找易培基告状,而易培基未予理睬。由于李宗侗是易培基的女婿、李石曾的胞侄,崔振华就将仇恨记在易培基身上。张继的议案被推翻以后,崔振华对易培基更为不满,总想伺机报复、泄愤。
 
  一天,崔振华一时兴起,带着一帮男男女女到故宫参观。在神武门的入口,门卫见她没有本院徽章,就照例问她收票,而她不予理睬,带着人昂然直入。门卫当然不会放过,一把拉住她,请她去买票。
 
  “你们是有眼不识泰山,我是理事张继的夫人!”崔振华用命令的口气说道,“放我们进去!”
 
  门卫不吃她这一套,拦住她问:“你姓什么?”
 
  “我没姓,”她喊道,“我姓天!”
 
  “天皇老子也不行!”门卫听她做狮子吼,更不买账,也大声喝道。
 
  过往的行人都围上来看热闹。一时神武门边,水泄不通,秩序混乱。文献馆的一位职员跑过来看个究竟,一看是张继夫人,急忙散开众人,拉过门卫耳语,说这真是张理事的太太,让门卫快快放她进去!
 
  “啊呀!”门卫傻眼了,脸上堆笑赔不是,忙请他们进去。
 
  崔振华得势来劲,破口大骂:“你们这些势利小人、混账东西,欺压平民惯了!不知道我是张太太,就不让我进去;现在知道了就请进,你非还我这个理不可!”
 
  她倒打一耙,门卫反觉理亏,不敢作声。文献馆的职员急忙打圆场劝说道:“张太太,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带您进去参观吧!”
 
  “没这个兴致了,我到理事会去找他们评理,哼!居然不把我放在眼里!”崔振华咿咿呀呀地叫嚷不休,那职员便赔着笑把她送进去。
 
  正是冤家路窄,进大门没多远,崔振华迎面遇上易培基。不知是见她来者不善,还是不愿理会她,易培基不打招呼,转身就往别处去了。崔振华见状更是生气,心想,小小门卫敢拦我不放,还不是你这位院长不把我放在眼里,否则他们岂敢这样?
 
  气不打一处出的崔振华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发售处。她往里一看,见有人在那里买布,秘书长李宗侗也在其中。她冲进大门,大喝一声:“李宗侗,你居然在此,我正要寻你!”
 
  李宗侗闻声吓了一跳,本不想与这么一个人纠缠,但她已经站到他面前。无退路的他只好上前寒暄:“张夫人,您来视察,欢迎!欢迎!”
 
  “欢迎?”崔振华眼睛盯着布匹,“把我挡在外面,你们却躲在里面营私舞弊!”
 
  李宗侗遭了她当头一棒,顿时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招架:“此话怎讲?”
 
  崔振华咄咄逼人:“你自己知道!我问你,今天不是星期天,你为什么有特权跑到这里来买布?这里面肯定有鬼,我非检举你不可。”
 
  李宗侗遇到这么一个刁蛮耍泼的人,真是有口难辩。还是发售处的工作人员出来解释:“今天是整理,不是出卖。李秘书长不过是顺便过来看看。”
 
  “事实面前你们还敢抵赖!眼见为实,你们都跑不了!”说完,崔振华气势汹汹地扭头就走。